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story/story8.htm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不能忽視 小心是肺炎鏈球菌感染
 
感冒不能忽視 小心是肺炎鏈球菌感染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2012/08/07
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會引發包括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疾病,嚴重時甚至引發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情;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醫師林嘉玲表示,尤其肺炎初期較無明顯症狀,患者多誤認為是感冒,直到病情仍無好轉才就醫治療,民眾絕不能掉以輕心。
 
肺炎鏈球菌主要為格蘭氏陽性的雙球菌或鏈球菌,因外包莢膜,導致具有致病力,通常潛藏在鼻咽部的地方,當人體免疫力降低後,就開始從呼吸道或血液等管道侵襲人體器官,進而引發感染病症。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100年的10大死因中,肺炎就高居第5名,且占8成以上病患都是因無法確認病源,延誤治療;林嘉玲說,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多數為病毒感染後開始擴散,病患產生初期症狀時,因與感冒症狀相似,導致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判斷病情,有些病患可能還會引起免疫反應,甚至是休克、腎衰竭、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症狀出現,若忽視這些初期症狀的存在,嚴重者就可能危及生命。
 
民眾若有出現類似徵兆,且幾天後病情仍處無法好轉的現象,甚至再次出現發燒等不舒服的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治療,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尤其抵抗力較差者、慢性病患或是老年人等都為高危險族群,感染率占一般人3至48倍,建議可提早施打疫苗,提早預防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教孩子 不要有情緒性語言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10月2日 下午12:20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為家長的你是否常常對於管教孩子的方式感到頭疼呢?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告訴你,管教孩子的時候,把握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不要有情緒性的語言!就算孩子要接受處罰,也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因為他惹你生氣而處罰他。

王宏哲在書中提到,不要講出你做不到的處罰,與其用「你再不乖就把你丟掉」這種沒效果的恐嚇性語言,還不如實際一點,直接警告他說:「你再不聽話,等一下就不能看卡通!」或是:「你再不吃飯,我就要把你的戰鬥陀螺沒收!」這種看起來比較輕的處罰,在孩子心中反而是比較嚴重而有效的,因為那才是他有感覺的處罰。

但是你可能會說,要是真的把孩子的玩具沒收,孩子卻鬧得更大、哭得更兇,怎麼辦呢?難道要索性還給他嗎?當然不是!孩子如果哭鬧得更厲害,表示把他玩具沒收這招是有效的;這時候,你不要理他,要是他再鬧,就再沒收他第二顆。可是他還是會想挑戰測試你的底線到底在哪裡,你會不會,敢不敢真的去執行?只要你堅持下去,不要只罰一次,不要看他更鬧,你就退讓,第二次、第三次都一樣,孩子就知道你是玩真的,這樣,你就成功了。

王宏哲補充,當你執行處罰,而孩子卻因此哭鬧得更厲害的時候,你最好趕快離開現場,不要跟孩子處在同一空間裡,因為孩子知道父母終究會心疼、心軟而讓步,就被他看破手腳,很快破功。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者:大學教育應培養職場英語能力

作者: 徐詠絮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10月3日 下午3:31

臺灣企業招募新進人員的英語門檻,比韓國來得低,臺灣只有兩成八企業招募新進人員要求多益分數550分,韓國則100%企業使用多益分數,門檻為700分。學者認為,韓國企業招募人才很重視英語能力,甚至進入校園量身打造所需人才,建議國內大學教育應該調整,讓大學畢業生有職場所需英語能力。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表示,韓國企業要人才,都直接進入大學去培養,反觀臺灣,企業捐錢都是蓋硬體大樓,卻找不到想要的人才。其實國內英語教育從國小到高中有10年以上,進入大學後,學生畢業後的英語能力卻無法應付職場需求,建議未來大學教育不該只是背誦文法、單字的大一英文,應該以訓練概念為主,讓學生培養企業所需的英語職場能力。企業行銷、製造、研發等各部門,要求人才的英語能力不同,但更重視人才的英語溝通、解決問題能力,除了大學教育應該有所調整,企業也應該做好職前訓練,讓人才更符合產業需求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警訊! 台灣英文能力低於韓國

民視 – 2012年10月3日 下午8:03

相關內容

難道台灣真的不如韓國嗎?一份針對英語能力,所做最新的調查,韓國1千大企業,對新進員工都會要求多益成績,而且還訂下700分的高門檻,比台灣和日本企業,多出150分!教授憂心,大專院校所培育人才的英語能力,無法滿足全球化市場競爭的需求!

就業博覽會上,爆滿的求職者,比條件、英語能力,恐怕不是錄取關鍵,因為根據ETS的調查,台灣排名前1000大企業裡面,只有27%要求多益成績門檻550分,而韓國不只千大企業,100%都要求多益,還訂出700分的高門檻。

觀察2011年台日韓多益成績,韓國平均626分、台灣542分,日本以510分墊底,台灣英語能力輸給韓國一大截,大學教授說,這和企業不要求,很有關連。

連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的科技新貴都覺得大學英語教育不夠好,也有頂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畢業的華碩工程師,得自己花錢學英文,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多益分數,英文成績輸給了韓國,或是可以反映一下台灣的教育制度是不是又出現警訊。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月28日是偉大的    教師節

 

所以這幾天我們就介紹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節由來

 

 



在 中 國 教 育 史 上 , 孔 子 象 徵 著 「 有 教 無 類 , 因 材 施 教 」 的 萬 世 師 表 典 型 。 以 六 藝 傳 授 學 生 三 千 多 人 , 不 論 其 階 級 、 人 品 , 凡 是 真 心 向 學 , 他 皆 來 者 不 拒 、 誨 人 不 倦 。 

春 秋 變 局 中 , 孔 子 力 學 濟 世 , 曾 為 匡 正 社 會 而 周 遊 列 國 , 勸 諫 君 王 行 道 ; 晚 年 , 整 理 古 代 文 獻 , 奠 定 中 華 文 化 萬 世 不 易 的 基 石 。 民 國 二 十 八 年 教 育 部 通 令 全 國 將 孔 子 誕 辰 八 月 二 十 七 日 訂 為 教 師 節 。 後 來 經 曆 數 及 考 紀 專 家 將 孔 子 誕 辰 換 算 為 國 曆 應 為 九 月 二 十 八 日 ; 故 於 民 國 四 十 一 年 由 行 政 院 提 請 總 統 明 令 : 孔 子 誕 辰 及 教 師 節 改 為 九 月 二 十 八 日, 以 紀 念 至 聖 先 師 , 並 慰 勞 教 師 們 經 年 的 辛 勞 。

孔子是誰~

孔子 

孔 子 , 名 丘 字 仲 尼 , 春 秋 魯 國 鄒 邑 ( 今 山 東 曲 阜 ) 人 , 周 靈 王 二 十 一 年 生 , 周 敬 王 四 十 一 年 卒 ( 西 元 前 五 五 一 至 四 七 九 年 ) , 享 年 七 十 三 歲 。 與 孔 子 先 後 降 生 於 世 的 , 有 希 臘 的 蘇 格 拉 底 、 亞 里 士 多 德 及 印 度 的 釋 迦 牟 尼 , 此 時 可 謂 東 西 方 皆 有 聖 人 。 孔 子 三 歲 喪 父 , 家 境 清 苦 , 由 母 親 撫 養 教 育 成 人 。 十 五 歲 立 志 為 學 , 曾 一 度 官 任 司 寇 , 三 個 月 使 魯 大 治 , 夜 不 閉 戶 ; 他 由 工 作 環 境 內 學 習 貴 族 禮 儀 , 自 官 府 典 藏 中 博 覽 群 書 , 學 識 更 為 精 進 。 

春 秋 霸 局 時 興 、 禮 樂 崩 壞 , 孔 子 曾 棄 官 遊 說 各 國 , 顛 沛 流 離 只 盼 解 決 時 弊 , 但 一 人 之 力 難 挽 狂 瀾 。 晚 年 他 致 力 於 整 理 典 籍 : 刪 詩 書 、 訂 禮 樂 、 贊 周 易 、 修 春 秋 。 其 中 影 響 最 巨 者 為 史 書 《 春 秋 》 , 由 於 執 筆 嚴 峻 無 私 , 令 亂 臣 賊 子 畏 懼 。 

學 不 厭 、 教 不 倦 是 至 聖 先 師 孔 子 的 基 本 治 學 態 度 , 而 其 中 心 思 想 則 在 「 行 仁 」 , 從 《 論 語 》 可 見 他 有 教 無 類 、 因 材 施 教 , 從 日 常 生 活 落 實 儒 家 精 神 的 教 育 理 念 。 孔 子 過 世 後 , 學 生 分 散 各 地 宣 揚 孔 子 學 說 , 戰 國 時 代 孟 子 更 發 揚 光 大 , 以 致 西 漢 武 帝 獨 尊 儒 術 , 孔 子 之 道 成 為 立 人 、 安 邦 、 治 國 良 策 。

 

 

 

 介紹完了

 

因為近日會去孔廟参觀

 

所以我們也仔細的介紹一下孔廟

 

已加深孩子 對孔廟及教師節了解

 

 

  

及介紹孔廟

 

台南孔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更多照片
孔子廟又稱文廟,是全台最早的文廟,清末前是的官辦學府,故有「全台首學」之稱,地點位於承天府鬼仔埔(今台南市南門路2號),廟門以「全台首學」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



坐北朝南的建築,柱廊式的大成門,又稱戢門,門的兩側分立名宦祠及鄉賢祠。獨立式殿堂帶露臺的大成殿,是整座建築的主體,殿內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紅瓦、紅牆、綠蔭是對孔廟的基本印象,兒童嬉戲、情侶散步、老人下棋與悠閒的氣氛。民國72年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大眾運輸:
台南火車站前搭17、18路市公車,於建興國中站下車,循南門路北行可抵。

自行開車:
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縣道往台南市區,經東門路至東門圓環後取府前路續行,右轉南門路即抵,全程約5.7公里。

  

全台首學,小學就學過囉。
台南孔廟是台灣地區第一座孔子廟,也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閩南式建築,在側門懸掛著『全臺首學』匾額,再再顯示這裡是文化的發祥地。


1.建造年代

孔廟舊照,圖片來源

台南孔廟建於明永歷十九年(西元1665年)距今三百多年,歷經三十餘次整修,列名一級古蹟,全台第一座孔子廟,明清時期為台灣最高學府。
鄭成功命輔政的舊部-陳永華,興建「先師聖廟」,為本省的儒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台南孔廟共歷經三十多次的修建,直到清末建省前,「台灣府學」一直是台灣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文教地位無與倫比,因而博得「全臺首學」之名。


2.建造材質

大成殿,圖片來源


孔廟建築物威儀莊嚴,建築物共有15座,為國內最壯觀的孔廟,尤其以大成殿最另人稱奇,殿中沒有柱子與迴廊,只以厚牆的排樑支撐,建築結構堪為中國另一代表性建築。

3.顏色



圖片來源,點這裡

紅色為主色
孔廟的圍牆都是紅色的。因為孔子是周朝人,在當時冠服宮殿均是以紅色代表著高貴,所以孔廟的圍牆才會都以紅色代表。

4.造型或裝飾
主殿--大成殿


大成殿,圖片來源

大成殿為歇山重簷式以硬山山牆直上山尖而成,西側屋簷皆自山牆面懸出。屋頂置一對通天筒,據傳是紀念秦皇焚書時藏匿經書之筒而立。殿前設月臺, 可供祭典時八佾舞之場所。
大成門有三門,平時只開側門,有重大儀典才開中門以示隆重,而每組門共有一○八個門釘(左、右各五十四個),表示對聖廟的尊崇。大成門另有一特色就是其門柱不像一般廟宇刻寫對聯,是因恐被笑在「夫子面前賣弄文章」之故。

5.居住狀況或使用用途

 

『釋奠』--祭孔

 

《禮記》中有記載,「凡學,春官釋奠禦其先師,秋冬亦然;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釋奠時有牲幣、合樂及設饌爵以祭祀先聖先師。到後世為了尊崇孔子,祭孔即用「釋奠」定名。典禮共分成六段禮讚,分別是,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徹饌禮及送神禮。台南孔廟稱「全臺首學」,釋奠典禮已歷經了明、清兩代的變革,與其他地方的孔廟不同之處,台南孔廟保存及堅持著舊有的傳統,由以成書院負責祭孔禮樂等事,更突顯著對孔子的推崇;此外,在祭孔的雅樂方向,將傳統的”八音”演變成為”十三音”,加入了餅鼓、叫鑼、三音、雙音、鱷鑼五種樂器;更打破傳統讓女性參與祭祀官,實踐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更打破孔子觀念”唯女子小人難養也”。這也可說是時代進步的一大表現。

6.建築風格
三百多年來,孔廟歷經數次重大整修,歷史性風貌逐漸發展,至今成為府城台南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組群,列為一級古蹟。現今台南市孔子廟之空間格局,在東側立有泮宮坊,南有泮池。泮宮坊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立,蔣元樞理修,為仿木構造之石坊,泮池為圓形,與庭園相接之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石碑。
台南市孔子廟主體建築部份依循左學右廟之規制,廟前東西分設有禮門與義路,大成門為入口,兩側為節孝、孝子祠與名宦、鄉賢祠。
大成殿為主體,兩側前為東、西廡,後為禮器及樂器庫。後殿為崇聖祠,其旁分別是典籍與以成書院。大成殿位於台基之上,階梯中央為一斜坡稱為「御路」,刻以棋琴書畫與龍頭,古時平常人不准行走,只有新科狀元與皇帝祭孔時才得行之;平台前後圍以腰牆,角落上立小獅各具姿態,古樸可愛,角落下為螭首,實為排水之用。
府學以入德之門為入口,明倫堂為其主體。入德之門,面寬三開間,中央為燕尾,兩側以馬背收頭,牆面粉白。明倫堂亦面寬三開間,前有一類似拜亭之緩衝空間,內觀似捲棚頂,外貌則為歇山屋頂。明倫堂本身則為硬山燕尾屋頂。

 


明倫堂,圖片來源

 

http://home.kimo.com.tw/hwz189/w47.htm

 

http://www.easytravel.com.tw/action/cultureparty/index.htm
http://confucius.cca.gov.tw/temple/temple09_1.htm

 

  

                       

9/26      戶外教學---地點...孔廟

  

今天很多學校來參觀...所以一先孔廟我們就先参觀這裡了

  

P1090841 P1090842 P1090843 P1090844 P1090845 P1090846 P1090847 P1090848 P1090849 P1090850 P1090851 P1090852 P1090853 P1090854

参觀完後...就是我們最期待的時間...點心時間

除了吃點心外

我們也看到小松鼠在樹上嬉戲

P1090855 P1090856 P1090857 P1090858 P1090859 P1090860 P1090861 P1090862 P1090863   P1090866   P1090869 P1090870 P1090871 P1090872 P1090873 P1090874 P1090875 P1090876 P1090877 P1090878  

回到學校我們下午立即寫了孔廟學習單

瞧....我們真的有認真的参觀喔

P1090949P1090948P1090947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大發現

我們分別製作錄海空...的情境

今天利用主題活動時間設計飛機

我們化的都很摽亮喔

畫圖材料:圖畫紙.蠟筆.水彩

 

P1090793 P1090794 P1090795 P1090796 P1090797 P1090800 P1090801 P1090802 P1090803 P1090804 P1090805 P1090806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單元主題交通工具大發現

配合主題活動...我們進行活動---搭什麼交通工具去旅行

首先每個孩子 都一口通聲說..........車子

所以我們就開始進行.....旅行活動了

你準備好了沒........恩.....嗯嗯嗯.......

P1090746 P1090747 P1090748 P1090749 P1090750 P1090751 P1090752 P1090753 P1090754 P1090755 P1090756 P1090757 P1090758 P1090759 P1090760 P1090761 P1090762 P1090763

 

成品出來了水吧

這是活水路

很熱鬧吧.....

P1090764 P1090765 P1090766 P1090767 P1090769 P1090774 P1090775 P1090776 P1090777

 

這是我們各自發表自己搭乘的交通工具

恩...瞧..

我們的機車.汽車.娃娃車

畫得有多好

 

P1090778 P1090779 P1090780 P1090781 P1090782 P1090783 P1090784 P1090785 P1090786 P1090787 P1090788 P1090789 P1090790 P1090791 P1090792  

 

雖然注音寫得.....但他們很努力告訴您...他們的想法

所以請位寶貝鼓勵一下吧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父母,任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能送給孩子全天下最好的禮物,包括名字、衣服、玩具等等。這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基本的愛。除了這些物質層面的愛,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應該是可以讓孩子在禮物中成長,父母同時受益,從中學會如何做一個受孩子喜愛的合格父母。專家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送給孩子以下十大禮物。

一、愛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許多孩子對愛的需要遠勝於對一兩件玩具禮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愛呢?

專家建議:輕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在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達愛心。

二、紀律

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處世的規矩,以讓他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專家建議:使用嚴厲的但卻是能被孩子理解的紀律來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然後再平心靜氣地向他解釋:無論你何時再犯,我都會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為止。

三、以身作則

你傳遞給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語方式來達到的。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他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為楷模。

專家建議: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假如你不想讓你的孩子吸煙,你自己最好就不要與香煙為伴。要想為你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四、自尊

孩子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他的尊重培養出來的。體罰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他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

專家建議:即使孩子的發展與你為他設計的目標並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現你很難理解,你也應尊重他的個性。你要關心他,但不要什麼都替他作主,你應鼓勵他獨立思考並勇於探索,讓他知道你隨時都在關注著他。

五、良好的自我形象

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給予適當稱讚是重要的,但假如稱讚言過其實,反而會有損於孩子的自我評價。相反,對孩子的過分指責和嘲笑,傳達的是這樣一種信息:你沒有能力做這事情,必須由我來代替你完成。這種凡事包辦的做法會破壞孩子的成就感。

專家建議: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直到他完全掌握,然後說一聲:做得好!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

六、良好的健康習慣

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父母的行為是很重要的,父母堅持刷牙、健身或註重飲食健康,都是無意地向你孩子灌輸一種觀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體。

專家建議:讓你的孩子定期去醫院,接受必要的健康體檢,同時讓孩子了解壞習慣對身體的危害。

七、多跟孩子在一起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

專家建議:每週都計劃一次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然後讓孩子盼望著這個時刻的到來,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八、學習動力

所有那些肯學習的父母都在無形中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但也應注意不要拔苗助長。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專家建議:在幼兒時期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待他長大後再讓他對著你朗讀。培養他對自然和周圍環境的好奇心。你要經常傾聽孩子的想法,與他一起探討一些問題。

九、幽默感

與你的孩子一起歡笑,能讓他看到事物輕鬆和愉快的一面。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專家建議:和孩子一起閱讀幽默書籍和看喜劇電影,當孩子嘗試一些幽默行為時,父母應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十、夥伴關係

從兩歲開始,孩子就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你所要做的是適時地給他們一些指導。

專家建議:不要總讓孩子關在家裡做一些早已設計好的遊戲,要鼓勵他多與同齡孩子在一起玩耍,這樣,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孩子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中有一部分的錯誤我也在犯,慶倖的是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篇文章,正如作者問自己的,作為初為人母的我也更關心的是: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

 

在我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她的學習能力強嗎?

 

遇到困難她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她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嗎?

 

我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事實上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文章有點長,有寶寶的爸爸媽媽可要耐心看文。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

 

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稚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

 

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

 

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繫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這些內容家長可參考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有詳細的論述,此書家庭必備家長必讀。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

 

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

 

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幹嗎口氣這麼不好?

 

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複雜他接受不了。)”

 

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

 

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資訊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 “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

 

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

 

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麼!”“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後,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後,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

 

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著“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沖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於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反復出現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 “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用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通過攻擊別人發洩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籤“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出現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衝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衝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回家也別向家裡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麼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

 

三周歲以後,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資訊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並重複那些能產生有趣、刺激後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後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六、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你叫什麼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人”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麼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麼可以責備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後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麼這麼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這樣膽小”等等。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置於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所以經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才會內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願意別人嘲笑你嗎?不願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後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

 

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資訊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資訊:“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員警來了。”“再鬧,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八、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誇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準的發音,為什麼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資訊儲存區。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果。為了讓孩子儘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後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採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 

 

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 

 

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九、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肯定不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麼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督,我們就犯規,還心存僥倖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於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衝擊規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麼?,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麼忘了也不能說,怎麼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十、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遊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決定繼續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

 

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後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後,孩子瞭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於分享了。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90098 P1090099 P1090100 P1090101 P1090102 P1090103 P1090104 P1090105 P1090106 P1090107 P1090108 P1090109 P1090110  P1090214 P1090215 P1090216 P1090217 P1090218 P1090219 P1090220 P1090221 P1090222 P1090223 P1090224 P1090225 P1090226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第一單元主題活動
寫給爸爸 媽媽的話

對身為成人的我們來說,手和脚每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如同空氣一樣,熟悉到幾乎忘了它的存在。但對孩子而言是這樣的嗎?在孩子們的認知中「手」是什麼呢?「脚」又是什麼呢?你曾看過嬰兒好奇的張著大眼睛看著自己的雙手,仔細研究的可愛模樣嗎?他在打量這倒底是什麼東西!它要怎麼動呢?為什麼會動呢?另外,您應該也看過小寶寶捉起自己的脚趾津津有味的吸吮著的畫面,在這個時候,脚對寶寶而言是什麼呢?是好吃的「零嘴」還是「磨牙餅」?
  您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手,或者失去了脚,那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那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有人甚至同時失去了雙手和雙脚,他們是怎麼在困境中求生存的呢?
  因此,本主題老師將透過一連串的學習活動引領孩子進入「手腳」的世界。先從探索我的手和腳導入正題,探索手和腳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然後再仔細的觀察與了解手和腳的特徵,如:長短不一、有指紋、有足弓等,接著讓孩子了解手腳的清潔與衛生的重要性,透過實際體驗,學習正確的清潔的方法,如:學習洗手、洗澡等,從中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而認識保護手腳的好朋友:鞋襪及手套,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喔!接著不妨從「自己」往外擴展,自然界的動物們在手腳的特徵上更是多元,有四隻腳而沒有手的動物、有兩隻手兩隻腳的動物,還有只用腹足行走的動物等,都值得讓孩子一探究竟,進而發現大自然豐富有趣的地方,最後讓幼兒伸展肢體,運用身體各部位進行探索和運動,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也是課程想要傳遞的重點。
最後,老師想藉此提醒爸爸媽媽媽一件事,主題課程如果有您的共同參與,相信不單使整個主題的發展更加豐富,相信對您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密切喔!

◎在家裡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
˙一起閱讀和身體有關的繪本、相關讀物。
˙給孩子動手做,一起參與家事的機會。
˙一起做美勞創作的活動,如:手印畫、指印畫、脚印畫等。
˙一同進行體能活動,如:踢足球、健走等,以提供更多對於肢體活動的感知能力。
˙提醒孩子多洗手,培養衛生習慣。
˙利用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觀察各種動物的手腳。
˙落實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吃飯前、如廁後要洗手;定期修剪指甲等。

◎ 在本主題裡,您可以和孩子閱讀的書有:
˙來洗澡嘍!(愛智)
˙手和手指頭、腳ㄚ子的故事(漢聲)
˙先左腳,再右腳(維京)
˙動物的手、2條腿和4條腿、身體的各部位、小痂(信誼)
˙疾疾如風飛毛腿、從頭動到腳(上誼)
˙大手握小手(格林)
˙我有兩條腿(國語日報)
˙猜猜這是誰的手和脚(台灣英文雜誌社)
˙手套(遠流)
˙我會小手藝、好奇妙的手和脚、好奇妙的手和脚(臺灣麥克)
˙彈簧腿跳跳(小兵)
˙謝謝你!小幫手、哇!我的手(小魯文化)
˙我的手掌印(三采文化)
˙我的手、我的腳(小天下)
˙我們來洗手(三之三)

◎您可以在這些網站找到相關的主題資料:
˙維基百科─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9%8B
˙維基百科─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4%9A
˙台北市立動物園http://www.zoo.taipei.gov.tw/MP_104031.html
˙新竹市立動物園http://zoo.hccg.gov.tw/index.htm
˙高雄市壽山動物園http://twup.org/khzoo/
˙認識指紋http://tw.myblog.yahoo.com/jw!Jh5c7NmCFQXhD2vdRJ3OTywu/article?mid=334&sc=1
˙指紋採集http://www.ttjhs.ntct.edu.tw/~teach/seminar/sciencecamp/course/finger.htm
˙足弓http://www.soku.com.tw/%e8%b6%b3%e5%bc%93/
˙兒童扁平足http://www.tzuchi.com.tw/file/tcmed/200704-40/58-63.pdf
˙足字的演變http://chardb.iis.sinica.edu.tw/evolution.jsp?cid=23065
˙手字的演變http://chardb.iis.sinica.edu.tw/evolution.jsp?cid=11881
˙維基百科─鞋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E%8B
˙直排輪鞋的發展史http://www.ncu.edu.tw/~w3hockey/newpage19.htm
˙認識肢體障礙 http://192.192.169.101/longlife/newsite/body/body09-1.htm
˙殘障奧運官網 http://www.london2012.com/index.html

◎您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帶來學校和大家分享的資源有:
˙與主題相關的繪本。
˙與手或脚相關知識的讀物或雜誌。
˙與主題相關的保健書藉。
˙保護或保養手腳的物品、手套、鞋襪。

※如果您擁有或從事與主題相關人力與社會資源,如:骨科醫生、美容師、推拿師或運動員等,請與老師聯絡,老師將為孩子規劃、設計相關活動,已增進孩子相關學習經驗。

教師妙錦囊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ㄏㄏㄏ

新的學期新的氣象

我為自己設計造型

您覺得好看嗎

好看就請按個讚吧

P1090098 P1090099 P1090100 P1090101 P1090102 P1090103 P1090104 P1090105 P1090106 P1090107 P1090108 P1090109 P1090110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90033 P1090034 P1090035 P1090037 P1090041 P1090042 P1090043 P1090044 P1090045 P1090046 P1090051 P1090052 P1090053 P1090054 P1090055 P1090056 P1090057 P1090058 P1090059 P1090060 P1090065 P1090066 P1090067 P1090069 P1090070 P1090071 P1090072 P1090073 P1090074 P1090075 P1090080 P1090081 P1090082 P1090047 P1090048 P1090049 P1090061 P1090062 P1090063 P1090076 P1090077 P1090078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霸凌傷害父母可以做的事~李偉文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廣受社會大眾關注,
讓孩子能夠安心而且安全地在學校讀書,
應該是為父母最基本的期待,
可是當學校或社會連這最卑微的起碼要求都無法達到時,
難怪會引起家長的憤怒了!

當然,孩子人身安全的確保,在校園裏不被恐嚇威脅甚至傷害,

是老師或所有社教單位必須傾全力防治的,

但是身為家長的我也很清楚,自古以來,不論中外,

霸凌始終是存在的,也不可能消失,尤其是「傷人於無形」的關係霸凌,

孩子被人排擠、孤立,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恐怕是大人無法想像的。


一方面是沒有證據,孩子有口難言,那種無從訴說的委屈,是非常大的折磨,

另一方面來自於人類本能的恐懼。

人類的情緒反應與本能,

很多還是根源於數十萬年在演化過程中形塑成的,

人類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裏,若被團體排斥,

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存活,

因此被孤立被拋棄代表的就是死亡,

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社會,被團體排斥並不會危及生命,

但是古老的本能卻還一直影響著我們。


孩子在家即便倍受父母寵愛,

但是他們內心知道父母與他是不同群體的人,

孩子同年齡的班上同學才是屬於他的群體,

因此當他被這群體排擠時,

來自本能的恐懼與形成的傷害,

是位在群體外的大人無能為力的。


若我們的孩子的學校生活裏,

不幸遭到「關係霸凌」,家長真的是無能為力,

因為沒有肢體傷害或言語恐赫的事實,

不管老師或家長都無從介力,無法處理。

其實霸凌傷害的難處在於,即便處理了,

但是孩子內心的創傷已經造成。


幸好可以預防,如果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

從幼稚園或小學階段家長就多用點心思,利用平常的課餘生活中,

幫孩子尋找共同學習、玩耍與成長的好朋友群,

這可以透過參加社會上的公益團體,社區的活動,

或從親朋好友同事裏,找一些理念與我們相同,

孩子年齡相近彼此也合得來的家庭,在平常的家庭活動中,

自然而然的讓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群體。


其實星期假日我們帶自己的孩子去看展覽表演,

去登山溯溪或旅行,橫豎也要花時間,

不如多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去,

當孩子有了與自己友善的群體,

假如很不幸他進到學校被班上其他強勢小團體排擠時,

內心的創傷也不至於太大,因為他生活中已有許多好朋友,

所以本能裏被孤立的恐懼就不會扭曲他們的人格。

而且讓孩子在同儕團體中長大,

也能夠自然而然地學會與別人溝通相處的能力,

其實一個有自信又有溝通能力的孩子

通常也比較不會被選為霸凌的對象。


其實從小幫孩子建立

一些共同成長與學習的玩伴,好處真的非常多,

除以上提到的預防霸凌傷害之外,對於學習效果也非常有效,

另外還有一個更長遠的好處,

當孩子他們的好朋友家長也都認識,甚至也非常熟悉時,

幾乎可以說青春期以後父母會擔心與焦慮的事情,

都可以化解於無形,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管道也多了許多的保障,

因此,從現在開始,全家的活動就多邀一些孩子同行吧!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呢?


Carol的魔法圖文書
我有一個「父母學習成長教室」,來上課的大多是媽媽。
第一堂課,我開出來的主題是──認識你的孩子。
很多媽媽剛開始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我還不認識?
老師,妳在開什麼玩笑……
於是,在我正式講課之前,
第一個節目我就會跟學員們玩一個遊戲。

我先請一組原先就認識的朋友,
一個矇起眼睛、另一個指揮,
矇眼睛的那個人要完全聽另一個夥伴的指揮,
走S型的繞過一個個路障,走到終點。
因為這兩個人原先就認識,
會一起來上課大都表示交情還蠻好的,
彼此有一定的信任存在,
矇起眼睛的那個大都很快就照著指揮他走的朋友說的,
往前、往右、再過去一點……一下就走完全程。

另一組,我們換兩個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
是第一次才在課堂上見到彼此的。
再做一次同樣的動作。
這次我們會發現這兩人不熟、沒默契,
被矇起眼睛的那位對於陌生人的指揮口令,
時常遲疑、停頓,撞到路障的次數也比較多,
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走到終點。

這兩組人的差別,在於──信任。

中國字「信」,是「人之從吾言者也」,
也就是別人願意跟著我們說的話去做。
意思是你要人家聽你的話去做事,
首先,你得讓那個人信任你。
對你愈信任的人,會愈願意照你說的話去做。
我請媽媽們回家去跟孩子玩這個遊戲,
把孩子的眼睛矇起來,指揮他走路障。
媽媽們要用心觀察孩子,
他對妳的指揮是深信不疑、大踏步的走出去?
還是怯生生的一步一停頓呢?
這是一個重新認識孩子、審視自己跟孩子關係的機會。

下一次再上課,有些媽媽講自己的孩子講到哭,
她發現孩子對她的話原來大都是不信任的。
當然我們不是一試定生死,
慢慢的,媽媽們會在生活裡發現更多的事例印證。
很多媽媽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聽話呢?
我總是會建議這樣問的媽媽
先回去跟孩子玩一下矇眼睛的遊戲。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起信任感是很難的,
需要花很多時間共同經歷一些事,
從這些事裡我見到了你說的跟做的一樣,
一次又一次,然後,我才相信了你。
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也一樣需要花這麼多時間,
小心又小心的培養,
不是我們很多大人自以為的──孩子是我生的,
怎麼可能不信任我呢?

時常對著孩子吼:去看書!
一天到晚看電視!真是不長進!
罵完孩子,一轉身卻自己看起電視來了。
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一次又一次,
然後,孩子便不信任你了。
你再要他做什麼,他都不會聽了。
於是,你便認為:唉…我的孩子怎麼總是不聽話呀……。

荳芽每週一都固定要帶口風琴到學校上課,
前一晚總是我幫她準備好口風琴放在書包旁邊。
她上大班後,我跟她說:
「荳芽,妳長大囉!以後自己的事要自己處理了,
我不再幫妳準備口風琴了,妳自己要記得每個星期一都要帶。」

「嗯嗯…知道了。」
她隨便應我,我知道她沒把我的話聽進去。
星期一到了,要出門時,我注意到荳芽沒帶口風琴。
我很想唸她──我跟妳說的話妳都沒在聽嗎?
但是,我忍了下來,沒講。

當天一回家,荳芽就跟我抱怨:
「我今天被老師唸了!因為忘了帶口風琴去…」
我說:「喔──」
再下一個星期天晚上,
我看到荳芽自己把口風琴拿去放在書包旁邊,
一定是擔心自己隔天又忘了帶吧。
我一句話也沒說。暗自竊笑。

不騙人!明明知道她忘了卻要狠下心來不提醒她,真的很難。
但是,要我一再唸她同樣的事、自己找氣受,更難。
一次,我就要她知道──我媽說的跟做的是一樣的。
信任感由此而來。
荳芽學校的所有活動,不管再忙,我一次也不缺席。

她聽過我為了參加她的活動婉拒了一個邀約。
她問我:
「媽媽,人家請妳吃飯,妳為什麼不去?」
我說:
「我已經先答應妳的活動了,當然要去參加妳的。
妳跟妹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媽媽當然以妳們優先。」
荳芽笑得很開心。信任感由此而來。

我最近千辛萬苦爭取到的一位英國新銳作家
蜜妮.葛瑞 (Mini Grey)的新書──
【蛋蛋艾格想要飛(egg drop)】
講的是一顆蛋還沒長好就想飛、
卻摔得稀巴爛的成長故事。
故事裡,大家在婉惜蛋蛋摔破時,
一再說──蛋蛋艾格還小,
有很多事情它都不懂。
雖然我們試著要教它,
可是想也知道,它是聽不進去的啦!
要是它能多等等就好了……


這是不是頂像我們大人常在感嘆小孩不聽話時說的話呀……。
成長,是一條漫長又艱苦的路。
需要值得信任的人在一旁陪著。
那些會做出無可挽回的憾事的孩子,
通常是身邊沒有一個值得他信任的大人陪著。

很多大人把孩子的信任感在孩子還小時就用一些瑣碎的小事消耗光了,
等到孩子大到足以做出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事時,
他已經習慣凡事不跟大人說了…。
看著孩子的眼睛,跟他說話、聽他說話。
同樣的,孩子也會如此回應你。
這樣,當他想像蛋蛋一樣學飛時,
才會來跟你商量該用什麼方法,
你也才有機會告訴他──孩子,
有些事不可以做,錯了,後果是……孩子夠信任你,
他才會聽進你的話,安心的等待、穩穩的成長。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儕互助,大幅提升閱讀力

同儕互助,大幅提升閱讀力

根據一篇美國綜整國小閱讀教案的報告,若將閱讀教學方案分為四大類:注重閱讀課程設計、注重教學過程、注重教學科技、課程與教學並重,發現「注重教學過程」的教案最能有效提升幼稚園到小學中高年級生的閱讀能力。

什麼樣的教學方案對提升兒童閱讀力最有效?

根據一篇美國綜整國小閱讀教案的報告,若將閱讀教學方案分為四大類:注重閱讀課程設計、注重教學過程、注重教學科技、課程與教學並重,發現「注重教學過程」的教案最能有效提升幼稚園到小學中高年級生的閱讀能力。

其中「同儕互助」(cooperate learning)的學習方式能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成就。

當孩子互相討論,用孩子較易理解的思考方式來為彼此解讀,落後的學生較容易理解。

另一篇針對幼兒園學生語言學習的報告,也強調同儕學習的重要。一旦語言能力好的學生和語言能力有限的學生一起學習、互動,落後學生的語言能力會有顯著的進步,語言能力好的孩子也不會受到負面影響。

教孩子時間管理 此外,閱讀教學方案報告也發現,對落後學童最有效的補救教學方案是,與自己的班導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學生閱讀成就進步的幅度最大,勝於志工或指導員的個別輔導。

只注重課程或教科書的改良,但缺乏教學上的輔助,也無助於學生的閱讀能力。研究顯示:閱讀並非完全是「個人」的活動,教師除了閱讀教學策略外,若能多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增加同儕間的互動,學生的閱讀力會愈讀愈好。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測測你能否養出高忍受力的小孩

測測你能否養出高忍受力的小孩

你的教養方式是否能培養出孩子健康的挫折免疫力?還是恰恰相反?

1.跟小孩說了無數次:「玩具玩好要放回原位,否則很容易不見。」結果有次真的找不到玩具,小孩就大哭。這時我會:

□ a 跟小孩說:「我早就跟你說過……」

□ b 理解他的傷心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找不到心愛的玩具。」

□ c 處罰小孩。

□ d 買一個新玩具。

2.當小孩和我的意見不同,尤其,他似乎只為了激怒和報復我,撒賴尖叫,又大吼︰「你是壞媽媽!」這時我會:

□ a 不理睬他的怒氣。

□ b 更嚴厲的處罰他,讓他很快的平靜和接受管教。

□ c 陪他、等待他發洩完憤怒不平。

□ d 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不會改變我的心意。

3.若孩子覺得自己又笨又醜,我的第一個回應是:

□ a 「不,你一點也不笨、更不醜。」

□ b 「我知道你心裡這麼想,但不知道為什麼你會這樣想。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讓自己好過一點。」

□ c 「你若是繼續這樣想,沒有人會喜歡和你做朋友。」

□ d 「你這樣說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

4.下面哪一個敘述是對的?

□ a 體罰是最快收到管教效果的方式。

□ b 被體罰較多的小孩比較容易和別人合作。

□ c 體罰可以提升小孩解決問題的能力。

□d 被體罰的小孩比較容易和其他小朋友有衝突。

5.當小孩成功達成某一項目標時,我應該怎麼說,更能增強他的挫折忍受力。

□ a 「真高興我能在旁邊幫你,因為若是你一個人,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

□ b 「真棒,你可以自己達成目標。」

□ c 「你看,你明明做得到,以後不可以有藉口。」

□ d 以上皆是。

6.下列哪一項陳述是真的?

□ a 每個小孩都一樣,管教的方式應該相同才公平。

□ b 若我改變管教原則,會寵壞小孩。

□ c 孩子們應該要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和教養的難處。

□ d 適合我自己童年的管教模式,並不一定適合小孩。

7.當孩子還小,父母很重要的任務是:

□ a 提供小孩協助他人的機會。

□ b 創造機會讓他們在不同的年齡,學會對不同的事情負責。

□ c 用「暫停」做為主要的管教法則。

□ d 以上皆是。

□ e a 和 b。

8.下面哪一種情況,可以讓小孩感受被愛、獨特和被欣賞?

□ a 和他約定一個兩人可以獨處的時間。

□ b 不錯失他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 c 接受小孩的本質,而非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 d 以上皆是。

9.孩子做錯事時,最好的處理發方法是:

□ a 以自己面對錯誤和挫折的態度,當做最好的身教。

□ b 教小孩如何避免犯錯。

□ c 把自己的標準降低,這樣小孩就不容易犯錯。

□ d 忽略它。

10.當父母和子女在管教上有摩擦時,首先該負起改變責任的人應該是:

□ a 父母

□ b 小孩

□ c 雙方

□ d 諮詢顧問

以上,答對一題得一分

8-10分,你是能教育出高挫折忍受力小孩的最佳父母。你知道怎麼讓小孩覺得被愛、能夠協助他解決問題和承擔責任、也能有效的面對成功和挫折經驗。

6-7分,你正在開始學習怎麼正確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試著檢視自己以上哪些管教方式,對於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是適得其反的做法,一次從一個地方開始改變。

5分以下,你應該重新思考做父母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許多愛孩子的父母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多給小孩挫折,他就會愈挫愈勇。如上所述,你應該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哪些恰好和培養挫折忍受力背道而馳。一次針對一個,改變行為。歷程需要精力和時間,自己也可能碰上挫折,這時,不要忘記身教是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最重要的學習。

(資料來源:www.raisingresilientkids.com 網站)

正確答案

1.b: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是父母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最重要的條件。跟他說:「我就說吧!」或是處罰他,只會讓孩子更憤怒或變得防衛。若買新的玩具,則讓他喪失承受自己行為後果的機會。

2.d:若父母總是打岔、態度盛氣凌人、或頤指氣使,孩子只會更憤怒。應該用平靜的語氣告訴他們,你知道他們在生氣,但是繼續吼叫、甚至指責你,不會改變你的心意。

3.b:若父母聽到孩子說自己又笨又醜,第一個反應是予以駁斥時,父母將會錯失和孩子分析負面情緒的最好機會。

4.d:管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小孩學會自律。許多研究都發現,體罰不僅無效,更會造成小孩對其他人的暴力相向,因為他們被教導,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暴力。

5.b:擁有挫折忍受力小孩的特色,就是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因此也不怕新的嘗試。

6.d:大人往往會用自己被管教的方式管教子女,但世界變化之劇烈遠遠超過想像,試試看新的溝通方式。當「現在去睡覺」無效時,可以說︰「你要不要我在睡覺前十分鐘提醒你?」

7.e:當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幫忙的機會等於是肯定他的能力。讓他們覺得自己也可以有貢獻,孕育出負責和忍受挫折的態度。

8.d:永遠讓小孩覺得無論他是什麼樣的人,你仍然愛他,這是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關鍵。

9.a:回想你是怎麼處理挫折的?晚餐的魚煎焦了,你是焦躁怒罵,還是視為一次學習的經驗。父母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怎麼看待挫折。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定的教養智慧──斷捨離三心法,父母學放手

淡定的教養智慧──斷捨離三心法,父母學放手

圖片來源:楊煥世 攝

「放手」不是指孩子滿幾歲那天,我們就再也不管了;更不是像風箏斷線那樣與孩子斷絕關係,而是想像自己是全力推火箭升空的引擎,在每個必須脫落的時刻,相信孩子會因此而飛得更好。

淑慧在銀行當出納,有國一的女兒和小三的兒子,她自認是「虎媽」,但有時又慈愛過頭。每天她八點下班回到家,扒完飯是另一場硬戰的開始。怕小三的兒子太胖長不高,她每天盯他跳繩一百下,然後弄水果、熱鮮奶,趕快陪兒子一起寫作業。一看到兒子筆順不對,她說「橡皮擦拿來」,兒子淚珠馬上滾下來。只要淑慧口氣和臉色一變,兒子就猛眨眼,醫生說他眼睛沒問題只是過敏,先生說他是對「媽媽」過敏。因為夫妻工作忙,除了安親班以外又幫兒子報名書法班。淑慧想「既然補了就要有效果」,為了書法班的比賽,淑慧比兒子還緊張。愈是催他練,兒子愈不練,母子火氣大到連公婆都看不下去,要先生勸勸媳婦。

 

認真好媽媽淑慧常常沮喪的自問:「為什麼當媽媽這麼累?」

現代父母比以前做得更多,安排更周詳,用心用力、挫敗感卻更深。

 

斷‧捨‧離 作家張大春曾為文描繪這一代又一代的教養焦慮:「為了成就某一種與時俱進而日新月異的知識能力,我們今天為人父母者,就會想盡方法,提前讓自己的孩子學樂器、學寫作、學計算、學歌舞,甚至學玩耍─這簡直匪夷所思,然而不及早而大量地將公認有用的教養內容塞給年輕人,似乎我們自己重視而錯過的美好價值就要永遠淪喪了;似乎我們自己欠缺而疏於鍛鍊的重要能力便要拱手讓人了。教養於是變為一個焦慮核心,而也舍此無它。」
...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定教養術》斷捨離三心法,終結焦慮父母症候群

相關內容

  • 教養上的放手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而放手意味著父母得隨著孩子年齡不斷調整親子的互動方式。放大顯示

    教養上的放手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而 …

現代父母為兒女做得更多,挫敗感卻更深—「焦慮父母症候群」似乎已是舉世父母的通病。《親子天下》提出「斷捨離」的教養智慧,分享父母和各年齡層的孩子該「放下什麼」、「怎麼放」。父母轉念學放手,體會「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孩子其實會飛得更好。

要學會放手,得先學會「斷」、「捨」、「離」三件事。斷捨離原是瑜伽哲學,鼓勵人從外在身體的修行,帶來內在心靈的改變。日本整理專家用這概念創造出一套「雜物整理哲學」,在日本掀起一陣透過整理、整頓來療癒內心的風潮。日本媒體也將斷捨離的概念,衍生運用到放手的教養。父母要常常思考的三大「斷捨離」心法是:

「斷」絕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開「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家庭「中心」的逆轉

家庭的生活,從「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轉變為「以父母為中心」。英國《心理學》雜誌提到,愈來愈多小孩取代家長成為家庭的主宰者,這種「小皇帝症候群」已成為全球皆然的現象。沒有孩子的時候,你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嗜好和朋友嗎?許多現代父母太過於努力當父母,忘了當夫妻,更完全忘了自己。

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堅強

當我們太以孩子為中心,錯估孩子的脆弱程度,過度保護之下會剝奪他們自然的生存本能。成長路上有些事父母就是無法代勞:我們可以幫孩子找朋友,卻不能替他們交朋友;我們無法直接建立孩子的自尊,因為高自尊來自於孩子不斷從挑戰中鍛鍊自己。

冷靜想一想,是「孩子需要」,還是「我需要」

對較小的孩子來說,對父母的依賴,有時候並非孩子的不能,而是父母的需要。二○一二年五月號《時代》雜誌用封面故事〈Are you Mom enough?〉探討,風行多年的「親密育兒法」是否奉行過頭了。封面照片大膽採用袒胸哺乳的二十七歲年輕媽媽,以及剛滿四歲仍在吃母奶的男孩,在美國掀起一陣討論:「到底是小孩要,還是媽媽要?」

比不完的較勁,讓誰快樂?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學鋼琴(或任何才藝)?是孩子的要求還是我的遺憾?為什麼成績要「比別人好」,動作要「比別人快」?這樣的比賽與較勁,到底是滿足了孩子,還是父母自己?

教養上的放手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放手意味父母得隨著孩子年齡不斷調整親子的互動方式。放手得從小開始。教養上放手,不是風箏從此斷了線,不是要我們與孩子切斷關係,而是好比推火箭升空:當火箭推到某一節時,引擎就必須脫落,讓火箭往前飛。引擎脫落時,你知道火箭會飛得更好;而當火箭要再次升空時仍會需要引擎,你並沒有失去他。這種分立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正是斷捨離教養的最高境界。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家長:您好

 6月30日(六) 下午3:00

 

邀請您一起來參加活水星光影展!

 

      讓我們以愉悅的心,一起來欣賞精彩的演出!!

 

                                      活水托兒所 啟

 

櫻花A班  成果展行前通知

 

1.活動當天請於  下午2:20 到達樹谷音樂廳門口集合(2點20分雅玲老師

準時點名,不要遲到囉~)

2.活動當天孩子的裝扮:

請爸爸媽媽在家幫寶貝們更換表演服裝,請爸爸媽媽幫寶貝上妝畫上腮紅

  和口紅喔!老師會將您事前準備的一套服裝帶到現場,當天表演完後會幫

  寶貝更換自己的衣服,表演服裝當天收回。請寶貝當天穿著涼鞋不穿襪子

  到現場。

女生髮型:女生髮型→蜈蚣辮    

男生髮型:整齊可愛(可用髮膠抓一下造型喔)

請記得幫孩子上點妝,讓孩子們在舞臺上更亮眼喔~

★表演時孩子們需赤腳上場,所以當天請爸爸媽媽協助孩子『穿涼鞋』來

會場

3.到達會場後,請將孩子交給雅玲老師,爸爸媽媽們即可依您的座位入坐,準備

欣賞精彩的節目囉!!提醒您,您們的座位在                                          ,椅背上皆會貼上孩子的名字,請爸爸媽媽對號入座喔,謝謝您!

4.櫻花A孩子們的精彩演出分別是: 

   第4場     美國舞孃俱樂部(郁晴.恩妤.晏媞.宜玹.渝婕)

   ◆第11場    音樂合奏表演  (櫻花 A+桔梗AB+向日葵A)

5.孩子們表演結束後,會統一在後台更換服裝和休息,待所有表演結束,雅玲老師會將孩子送回會場交給爸爸媽媽,所以請爸爸媽媽放心唷!!!

愛的小叮嚀:

★會場是中央空調,冷氣較強,請記得攜帶一件薄外套保暖。

會場內嚴禁所有食物及水、飲料,懇請家長協助配合(樹谷音樂廳強烈提醒唷!!)

 

感謝爸爸媽媽的配合喔!!                     

雅玲老師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文哲:女兒跪謝護士 沒讓父親死在急診走廊

– 2012年6月24日 下午9:16
  • 柯文哲:女兒跪謝護士 沒讓父親死在急診走廊放大顯示

    柯文哲:女兒跪謝護士 沒讓父親死在急診走 …

新頭殼newtalk 2012.06.24 林朝億/台北報導
 
對於生死哲學,台大醫院外科醫師柯文哲今(24)日演講時表示,「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是活著?」很多無效的醫療,只是「救給你看,怕被你告」;而醫生也沒有受過生命哲學的教育,並不知道要如何告訴病人的家屬病人其實已經救不活了。

醫師柯文哲今日應華嚴學會邀請,演講「生命的春夏秋冬」,發表他對於生命的看法。柯文哲引用佛經喬達彌的故事表示,人難免一死,寡婦喬達彌的兒子死了,她找釋迦牟尼幫忙希望讓兒子復活。最後,在尋遍城裡每一戶後,她總算才恍然大悟,沒有一戶家庭是沒有死過人的。

柯文哲說,他的人生觀是「依照自己的棋風下棋」。「如果老是聽人家的意見,看報紙治國,每天變來變去」,說到這裡,自稱深綠的他突然停住說,「算了,不要講人家壞話」,引來一陣笑聲。

不過,他也自嘲自己,當醫生是爸爸決定,結婚是媽媽決定,因為父母最瞭解自己的子女,不會害他們。要生幾個小孩是太太決定,要讀重症醫學,是朱樹勳教授決定。

他不想開刀,所以成了「超級救援投手」,而75年台大醫學院畢業的,只有2個去讀外科,所以「四大皆空」,20年就開始了,今天只是崩盤而已。

一直待在急診室的柯文哲,要聽眾想一想,「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是活著?」他說,不管人生是黑白或彩色,結局(屍體)只有三種顏色 黑、黃、白色。人生只是個過程 因為沒有目的。既然是旅行,行李就不要帶太多。就像佛經說的「既達彼岸,捨舟登陸」,上岸了,就要把船給放下,不必背著它,要不斷的超越。

演講中,柯文哲展示多張照片,讓觀眾瞭解現代醫學如何維繫人的生命。包括台大醫院自行研發或進口的人工心臟,一顆十幾萬。像進口的人工心臟,一個450萬元,身上再背一個備用電池,就不必怕心臟衰竭。

他開玩笑說,在葉克膜開始使用後,台灣最出名的醫師,就是「葉醫師」。台灣用葉克膜救活的人,最長的記錄是使用117天;但沒救活的最長使用紀錄則是180天。而全世界使用CPR(心肺復甦術)做最久而救活的是「小薇」,長達4個小時。

但柯文哲說,現代醫療是高科技的叢林,「問題是你願意用多少錢來買命」,但要思考的是,在一堆機器之後,又看到什麼?心臟、肺、肝都有人工心臟、肺臟、肝臟,只要機器不停,一時都不會死去。但要問,如果沒有機器,拿掉後還算活著嗎?

柯文哲接著展示相關相片說,有位小朋友,葉克膜用了3天,腳黑掉,要鋸掉才能保命;小朋友鋸掉雙腳,現在還活著。另外一位用葉克膜保命的7歲小朋友,四肢都黑了,要不要鋸掉?不鋸掉,他就會走了。隔天,他就走了。

他問,生死的界線是什麼?有一位用葉克膜的病人,腦袋很清楚,看著自己下半身,慢慢死掉;這在過去,他是看不到自己死亡的。也因此,他支持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讓病人家屬可以決定拔管、撤除維生系統,讓病人安心的去。

柯文哲說,無效醫療的有很多。台大醫院有很高的比例,病人死亡當天還在洗腎、照X光。他說,台灣的醫學教育裡沒教醫生有關生命的哲學,也不知道該如何跟病人家屬溝通,「沒有人教醫生,不能救的人怎麼辦?」造成醫生從上到下,包括護士都知道病人救不活,但是就是沒有人知道怎麼跟病人家屬說。

他也提到有幾位名人,其實人已經等於走了,葉克膜也拆下來了。但等會總統要來,葉克膜又裝上去,院長也要來,所以不能拿下來。

他還說了一個台大7D重症病房的故事。一位著急的家屬把癌症末期、呼吸急喘的父親送來急診;但腫瘤科、內科都不收,最後只好送到外科。當時外科醫生還抱怨入院要寫報告,病人過世也要寫報告。

柯文哲說,4個小時後,父親過世了。大體要送到太平間,他的女兒陪著父親經過護理站時,跪下來跟護士說,「謝謝你,沒有讓我爸爸死在急診走廊裡」。後來,那位抱怨的外科醫師半天裡都沒有講話。

柯文哲表示7D病房成立二年多來,幾乎沒有被投訴。良好的生命末期照顧,尊重生命,當然可以減少醫療糾紛。唯一一件是一位沒來醫院看病人的家屬投訴的。

他說,醫生的熱情消失原因之一,就是台灣社會的仇恨太多,這當然包括藍綠對抗等。有一位醫師原本在樓上救人,忙完了,到急診室,馬上看到家屬拿出錄音筆來質疑醫生下來太晚。一、二次這樣,醫生熱情就沒了。

對於為何明知救不活的人,醫院還要給予急救?柯文哲說,這跟人與人沒有互信有關,所以「就救給你看,怕被你告」。

他舉歐洲公車上刷卡地點是設在公車中間。上下車,沒有人監看;但台灣的刷卡地點則在司機旁,由司機監看。一個社會只有互信時,效率最高;但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互相提防。

他呼籲聽眾,回家時,要想清楚是否要簽署「拒絕心肺復甦術」(DNR)?早點做決定,免得到時候把難題留給自己的子女。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害怕,就不會勇敢

30雜誌作者: 《30雜誌》作者:徐仁全 / 攝影:關立衡、林育緯 | 30雜誌 – 2012年5月12日 下午12:37

相關內容

  • 沒有害怕,就不會勇敢 

    沒有害怕,就不會勇敢

  國內近年來最大宗的網路購併事件,就屬地圖日記網站被Groupon 購併。2007年成立的地圖日記,2010 年為Groupon 購併,當時地圖日記核心人物郭書齊及郭家齊兩兄弟也順利轉為Groupon 台灣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及營運長,成為網路創業成功典範。

  不過,今年2 月,郭家兄弟倆離開了Groupon,郭家兄弟不在乎別人眼中的100 分,他們認為人生最過癮的是不斷歸零創業,「才能好好體驗新鮮的東西!」

  人生,明明就已經從0 到100 分,為什麼要選擇從100 又歸回0 分?

  哥哥郭書齊念的是企管,夢想有一天成為像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 或艾科卡(Lee Iacocca) 這種CEO,2010 年,他做到了,成為Groupon 台灣的董事長。

  弟弟郭家齊從土木轉電腦科學,喜歡解決問題,如果未來的工作是有空喝喝下午茶,也可以到處去演講,偶爾寫寫文章,最後編輯成書,就不錯。2010 年,他也做到了,成為Groupon 台灣的營運長。

  但是這樣的日子,讓他們開始思考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他們發現人生最精彩,其實是從0 到70 分、從未知到冒險的驚險刺激,100 分反而會讓人變笨變無聊。

  歸零回到原點,郭家兄弟選擇再次創業。他們決定離開舒適圈及世俗認為的職場高峰,再次跳回地平面,從0 開始。

  也許有人認為他們傻,為何放棄高薪,又回到那不穩定的創業起點。他們倒是想得很開,「因為我們想要維持好玩、有趣的創業日子,而不是待在辦公室,好像可以預見10 年後的規律生活,所以我們選擇重來一遍」。

  離開Groupon 2 個多月,郭家兄弟成立了「創業家兄弟公司」,再次投入網路創業行列,第一項產品在4 月底上線,以舊照片掃描網站為新的出發,提供消費者簡單方便的舊照片儲存方案。

  這次創業會不會成功?風險會不會太大? 他們不想太多,就像第一次創業的初心,一切戰戰兢兢,要求自己不能over plan,要傾聽來自各方user 的聲音,站回起跑點,他們一樣謙虛,更信心滿滿的再出發。

@歸零,二次創業

  追求100 分的人生,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但是明明已經跑在100 分的路上,為什麼要選擇離開人人稱羨的大公司,從頭創業;3 年創業有成闖出傲人成績,成為國際網路Groupon 的一員,明明已經100 分了,為什麼選擇再度歸零?

  郭書齊(以下簡稱Jerry):我念的是企管,的確會對當一位專業經理人有點著迷,甚至希望成為一名CEO,可以擁有一間專屬大辦公室。但進入大公司之後發現,要慢慢爬到那個位置要很久,機會渺茫。所以決定跟弟弟一起創業。

  郭家齊(以下簡稱Andy):我在念史丹佛大學時,學校常要我們解決大問題。畢業後我進了美國一家5萬名員工的軟體公司,卻發現我解決的都是修修程式的小問題,只是顆小小螺絲釘。以前我是那種考了第2 名都不行的人,有一種幻滅的感覺。

  現在回想起來,創業是有一些天真,當然也有一些不安於現狀,所以出來自己做。

  Jerry:創業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我們努力找出獲利模式,最後試中了團購可帶來獲利,深耕讓我們找到那個亮點。沒多久,Groupon 就表示要購併我們,我們認為ok,就併進Groupon。

  Andy:被併後,一開始感覺不錯,但沒幾天我就覺得不對勁,好像又回到大公司上班的感覺。就是本來你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創作、設計產品的空間,但現在卻要聽總公司的命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自己能發揮的空間變小了,我甚至覺得自己變笨。

  Jerry:沒錯,本來公司只有40 多人,大家都叫得出名字,也像一家人似的。併進去後快速擴充到400 多人,光是認識新同事就認識不完。

  有一次,祕書不在,我想印些資料,竟然不會使用影印機,心想,這有點糟。這工作我還能做多久?為何創業的那種感覺不見了?當然,你可以說我當上了董事長,也圓了夢,但好像沒有很快樂。我覺得以前創業0 到70 分的時候,很刺激,但是現在總是在82分來來回回,有時倒退到81.5 分,我發現我開始很沒有耐性,我想要再找回創業的感覺。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命運應自己決定

P1080408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31日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今天說,非常反對算命,因為會讓人有陰影,命在自己手上。她說,她2手都斷掌,結婚時被認為會剋夫,但她現在和先生「還不是活著嗎?」

教育部今天邀請洪蘭以「教養與學習」發表專題演講,洪蘭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洪蘭表示,她2手都斷掌,一般認為會剋夫,但「真的沒這回事」;當年要和曾志朗結婚,家裡都反對,還好兩人是在美國結婚,她現在65歲,曾志朗68歲,「還不是活著嗎?」證明命在自己手上。

洪蘭說,她反對算命,因為會讓人有陰影。父母親的觀念,會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該蹲下來,用小孩角度看事情。

洪蘭說,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建中生跳下來什麼都沒有。」今天行為會影響明天決策,好好培養,孩子3、4歲前,都可以成為父母想要成為的人。她認為,台灣的虎媽狼爸,要把孩子打進一流大學,是非常不對的。

她指出,實驗證明,孩子3歲以前,每月被打1次,5歲以後打人機率是一般孩子的2倍;打人是不好的,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1句負面的話要1句正向的話才能抵銷。

洪蘭還說,不必擔心孩子先天怎麼樣,沒有教不起來的孩子,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壞事,因為孩子很容易就模仿。1010531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藉由紙盒

我們開始玩疊疊樂

看誰疊得高

瞧...看我們玩的多嚜起勁丫

 

P1080069 P1080070 P1080071 P1080072 P1080073 P1080074 P1080075 P1080076 P1080078 P1080079 P1080080 P1080081 P1080082 P1080083 P1080084 P1080085 P1080086 P1080088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單元活動

我們進行紙盒橋的遊戲

瞧寶貝玩的有多嚜開心阿

首先我們先挑戰2盒---3盒

看誰厲害都不會掉

P1080206 P1080207 P1080208 P1080209 P1080210 P1080211 P1080212 P1080213 P1080214 P1080215 P1080216 P1080217 P1080218 P1080219 P1080220 P1080221 P1080222 P1080223 P1080224 P1080225 P1080226 P1080227 P1080228 P1080229 P1080230 P1080231 P1080232 P1080251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嶺賞螢

 

 

2012/04/26春末夏初,正是螢火蟲求偶起舞時候。今春天氣濕冷,火金姑倒是沒見遲到,南部氣溫一回暖,便見提燈夜遊山林,為寶島帶來盎然春意。南台灣以賞梅知名的梅嶺,到了春末也是螢火蟲的家,現火焰蟲正熱鬧跳起求偶舞。

【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邱淑玲/報導.攝影】

 

 

梅嶺的古道和山徑,都是最佳賞螢路線。

 

春末夏初,正是螢火蟲求偶起舞時候。今春天氣濕冷,火金姑倒是沒見遲到,南部氣溫一回暖,便見提燈夜遊山林,為寶島帶來盎然春意。南台灣以賞梅知名的梅嶺,到了春末也是螢火蟲的家,現火焰蟲正熱鬧跳起求偶舞。

 

螢火蟲,屬於鞘翅目螢科,全世界有2000餘種,台灣人叫它「火金姑」、「火焰蟲」,也有人稱它「夜火蟲」。儘管寶島全年幾皆能見到火金姑,春末夏初卻是台灣最主要的賞螢季,隨著地理環境與海拔高度差異,各地賞螢季節也略有不同。

 

因山頭遍植梅樹知名的台南梅嶺,隆冬季節以盛綻的梅花受歡迎,到了春末夏初梅子成熟時節,梅嶺便成為火焰蟲求偶的山林。台南市政府配合火金姑的出現,4月21日到5月13日推出梅嶺賞螢季活動,管制賞螢步道車輛,方便遊人觀螢。

 

春暖四月天,梅嶺山徑步道兩旁,火金姑悄悄提燈現蹤,入夜的山林草坡間,只見點點螢光飛舞,有如起舞林間的小星星,與漫步山徑遊人玩起捉迷藏遊戲。這星星點點的螢火,以梅嶺為舞台,輕盈在夜森林裡翩然舞跳,也引來大批遊人。

 

梅嶺賞螢知名度,或許不若東勢林場或阿里山,但以梅嶺為家的火金姑,數量堪與各賞螢景點相比,遊人走在山林步道,就能輕鬆賞螢。梅嶺種梅,也闢有多條步道系統,梅峰古道、伍龍步道和觀音步道,就是山區最動人的賞螢步道。

 

春末的梅嶺,螢火蟲是夜裡最亮眼的主角,遊人賞螢的同時,也可以自山間步道兼賞台南夜景。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你不等天黑先上梅嶺遊步道,再嘗嘗當地著名的梅子雞,豐富賞螢遊程。

 

梅嶺旅遊服務中心
電話:(06)575-1841
網址:http://tour.tainan.gov.tw/

 

大眾餐飲民宿電話:(06)575-2598
地址:台南縣楠西鄉梅嶺32號

 

福來梅子雞餐廳
電話:(06)575-3658
地址:台南縣楠西鄉梅嶺32-3號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2活動流程表

時間節目單元
09:30-10:00 喜相逢
10:00-10:05 主持人開場
10:05-10:15 熱舞表演
10:15-10:30 長官貴賓致詞
10:30-10:40 啟動儀式
10:40-11:00 名人節能衫走秀
11:00-12:00 舞台區表演
二手衣交換
環保減碳互動宣導
生活大發現
好康摸彩
  • 活動日期:2012年4月22日
  • 活動地點:臺南市億載金城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外愛台南 「台南五月音樂季」跨越國界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2年4月19日 下午4:18

相關內容

  • 老外愛台南  「台南五月音樂季」跨越國界放大顯示

    老外愛台南 「台南五月音樂季」跨越國界

來自法國、德國及美國的三位外籍人士,因為各自娶了台南女子為妻,就此與台南結下不解之緣,他們愛上台南的悠閒與淳樸,又因為三人都愛音樂、愛陽光也愛家,因而創辦了「台南五月音樂季」,廣邀在地與外國朋友的樂團表演,希望藉由這個音樂盛會,擦出台南不同的音樂火花。

(劉怡伶報導)

三個人都有故事,出身德國的Axel(孫和平),20年前在印度邂逅台灣女子,一路愛相隨落腳台南;自稱最愛美食的法國人葉士德,戀上台南的小吃之後就再也離不開,靠著一手做比薩的好工夫,美國人林耀興在台南火車站旁開了一家酒吧,三人從不同的國度而來,不約而同結緣於台南,並且以身為台南人為榮。

從事音樂與藝術創作的孫和平說,他走訪很多城市,最後決定落腳台南,因為台南讓他感覺安心、安全,而且是小孩子生長最適合的地方,他也在這兒找到創作的靈感與主題,多年前他與本地人組成樂團,觀察到台南沒有獨立樂團的表演場所,所以2000年決定創辦「五月音樂季」,沒想到一連辦了好幾屆,在朋友們的鼓勵下,為了讓更多人參與,今年首度嘗試售票辦理,但為了鼓勵全家出動,凡是有小孩出席者,小孩子一律不收費。

這項活動通常選在五月的第一個周末舉行,今年特別選定5/5、5/6在安平四草大橋舉辦,共計有超過20個各種風格的獨立樂團參與,包括在地台南人,還有來自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等外籍人士,還有奇美曼陀鈴樂團共襄盛舉,多達30組不同風貌的展演內容,希望以愛會友,讓音樂成為跨越國界的語言。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親節蛋糕預約時間表..

初步時間日期已出來了

請媽媽看看黃色的部份...尚樺是藍色的..因為要和妹妹一起做

如有問題請再告ㄓㄛ

 

母親節時間預約單

 

5/8

1林軒羽

11張育祐

21

31

41

2賴韋丞

12林宣卉

22

32

42

3侯采妮

13陳穎蓉

23

33

43

4王駿宇

14林珕穎

24

34

44

5馬珮珊櫻*

15徐子玄

25

35

45

6傅郁晴**

16吳嘉銘

26

36

46

7李雋晞

17

27

37

47

8黃聿妏

18

28

38

48

9黃梓晴

19

29

39

49

10裴翔齊

20

30

40

50  淑嫻

 

5/8

茉A李佳家

11 詹于萱

21陳俞潔

31

41

2陳俞叡

12蕭湘庭

22魏蒨綾

32

42

3王家宥**

13蕭言翰

23

33

43

4何詣夫**

14江啓睿

24

34

44

5林佑承**

15周昀霏

25

35

45

6鄭閔謙

16周昀逵

26

36

46

7鄭雅心

17侯翰佑

27

37

47

8楊斯喬

18謝佳妤

28

38

48

9鄭湘穎

19謝少悠

29

39

49

10詹心茹

20林頎濔

30

40

50 盈鋗

 

5/9

1方睿逸

11朱宥嬨

21

31

41

2花子媗

12莊佳修

22

32

42

3 花可芸

13莊萱玲

23

33

43

4胡家榛

14李政達

24

34

44

5李亮緹

15李政勳

25

35

45

6李宛庭

16陳畇心

26

36

46

7黃彥庭

17陳昕妤

27

37

47

8林佑勳

18

28

38

48

9洪彩臻

19

29

39

49

10鄞渝靜

20

30

40

50  梅芬

5/9

1 茉A施仲恩

11張渝婕**

21李宇宸

31

41

2 茉A王子宸

12吳沛恩**

22簡翊庭

32

42

3 茉A翁祥瑋

13張晏媞**

23黃昱綸

33

43

4 茉A汪榮勝

14余幸容

24王宥鉦

34

44

5

15呂欣蔓

25歐睿鋐

35

45

6楊惇雅

16尤豈揚

26洪煒鈞

36

46

7雷翊甄

17石宥祥

27

37

47

8姜致羽

18張恩瑜

28

38

48

9黃琮祐

19張博森

29

39

49

10紀竣堯

20施宇恬

30

40

50  千雅

母親節時間預約單

5/10

1 茉A李昱成

11董亮言**

21

31

41

2 茉A楊景任

12郭芷伶

22

32

42

3 茉A沈柏穎

13陳昱丞

23

33

43

4吳昀憲

14

24

34

44

5雨暄、、

15

25

35

45

6睿丞

16

26

36

46

7暐甯、

17

27

37

47

8禹劭

18

28

38

48

9詩穎

19

29

39

49

10陳柏翔

20

30

40

50小佩竑佑

5/10

1曾芊諭

11游嘉真

21

31

41

2余秐蓁

12李書萸

22

32

42

3黎恩妤**

13劉昱君

23

33

43

4鄭塏懷

14劉詠心

24

34

44

5胡芳瑜

15劉修齊

25

35

45

6洪睿臨

16林暐騏

26

36

46

7黃晟富

17陳奐云

27

37

47

8黃筠婷

18胡芯睿

28

38

48

9李承祐

19胡庭菕

29

39

49

10歐陽霆

20

30

40

50  雅貞

 

5/11

1林岷誼

11鍾秉叡

21

31

41

2陸沂合**

12蔡書睿

22

32

42

3李奕禎

13黃靖涵

23

33

43

4莊明潔

14

24

34

44

5黃柏皓

15

25

35

45

6黃品萱

16

26

36

46

7周庭萱

17

27

37

47

8江可晴

18

28

38

48

9陳祐新

19

29

39

49

10陳亮云

20

30

40

50  敏菁

5/11

1 茉A趙詠恩

11紘維

21邱妍

31林宥臣

41王紹綸

2紀芊瑀

12恩希

22吳金錞

32涂凱華

42林雨辰

3張鈺欣

13陳廷翰

23王歆婷

33林佳儀

43張聿吟

4黃光美

14葉庭禎

24邱理甄

34趙柏翔

44  詠心

5陳舒穠

15孫浩宸

25蕭志昕

35羅崧原

45  亭文

6丁榆桓

16吳奕萱

26王子恆

36張軒皓

46  琬菲

7郭芊佑

17邢家瑜

27王欣平

37吳采蓁

47 

8瀅緁

18楊傅宇**

28陳姵筑

38劉子瑋

48

9季璇

19蔡宜玹**

29胡譯亭

39張祜禎

49

10伊恩

20吳尚樺 **

30胡心維

40王纓綺

50   大佩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70765 P1070766 P1070768 P1070771 P1070773 P1070774 P1070778 P1070779 P1070780 P1070782 P1070784 P1070787 P1070789 P1070790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們寶貝有一些怯場

所以雅玲老師又補拍一次

平日練習的狀況

而正式比賽的影片...我會請其他家長提供給我後再提供給您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的溫度,如何達到101%的生活

         心的溫度,自己決定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
「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
 
教授說著,取出一個玻璃容器,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現在我們將它製冷。」
 
過了一會兒,容器取出來了,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教授說:「 0以下,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但水成了冰,它就不能流動了。」
 
「現在,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並點燃了酒精爐。
過了一會兒,冰漸漸溶化成了水,後來水被燒沸了,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瀰漫著。過了沒多久,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
 
教授關掉酒精爐,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說:「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
學生盯著教授,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教授看著
 
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水哪裡去了呢?它們蒸發進空氣裡,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
 
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但是……
 
教授口氣一轉,嚴肅地說:「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
 
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
教授說:「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 100 的熾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他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
「不,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 100,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樂觀的心、親友的關懷、溫柔體貼的心、對這世界的好奇心、勤奮努力等等" 來加溫。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各位朋友們心的溫度升到滿滿的 100,讓您我的生活變的更多加采多姿。
聰明的人,喜歡猜心;雖然每次都猜對了,卻失去了自己的心。
 
傻氣的人,喜歡給心;雖然每次都被笑了,卻得到了別人的心。
 
得意人前勿談失意事,失意人前勿說得意事。
 
得意時,勿忘陪您走過失意時的朋友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講話,孩子愛理不理;說話時不看人家眼睛;上課學生暴粗口、開黃腔…… 孩子或學生的「無禮」行徑,背後究竟透露什麼訊息?如何引導孩子以禮待人?

一、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狀況一:在電梯碰到鄰居,五歲的小明趕緊別過頭,躲到媽媽背後。

狀況二:校門口,導護老師面帶微笑向學生打招呼,學生卻不回話。

 

可能原因:

大人可從孩子的年齡、特質、場合等分別去觀察,了解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的情境與對象,是偶爾因注意力放在別處而忽略,或是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還是針對「特定人物或場合」所展現的行為。

 

可以怎麼做:

年紀愈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保護自我的自然反應。大人這時可透過「小寶,這是住在隔壁的李媽媽」等介紹開始,自然將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這樣沒禮貌」來責備孩子。

當我們期待孩子主動打招呼時,也可釐清雙方對「打招呼方式」的期待是否一致。台北市金華國中校長黃景生說,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老師好、同學早」;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會拘謹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都可視為孩子練習回應的過程。大人先示範出自己熱情溫暖的一面,循序漸進,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有可能會因不喜歡某位親友,而不想主動打招呼。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曾碰過一個案例,由於孩子總覺得媽媽被阿嬤欺負,所以常會瞪阿嬤、不打招呼。

「讓孩子過度承擔大人的情感,對小孩的發展並不利,」黃倫芬指出,有時候小孩會很想替弱勢、或善待他的一方出氣;此時若大人能替自己發聲,孩子就不必選邊站,譬如可跟孩子說明「阿嬤的事,媽媽有在處理」。不是好婆婆,不見得就不是好阿嬤。當大人有辦法把兩件事情釐清,孩子也會有寬恕與放鬆的空間。

 

二、講話不直視對方

狀況:每一次豆豆跟人說話,眼睛總是盯著地板,不看著對方,看起來很沒禮貌,我該怎麼做?

 

可能原因:

對多數孩子來說,比他們高大許多的成人,就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尤其是他不認識的人。如果孩子天性害羞,「說話時注視著對方」這個要求會更困難。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害羞,試著讓他知道:「你低頭都不看著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喔!」當孩子做出了對的行為要強化:「你剛剛說話時看著阿姨,很棒喔!阿姨也很高興你跟她說戶外教學的事。」很可能提醒十次只成功一次,但還是要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

不要期待害羞孩子「轉性」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協助他學習一些技巧,能夠幫助他降低人際焦慮。《教孩子學禮貌》一書建議,在家鼓勵孩子說話時注視你的眼睛,要求愈具體愈好,與其說:「我跟你說話時你要專心。」不如說:「我們說話時,你要看著我的眼睛。」如果看眼睛讓他覺得不自在,那麼讓他看著你的鼻梁。《快樂交朋友》一書的作者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害羞,是因為被貼上害羞標籤。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性害羞,不妨告訴他:「你只是需要花點時間熱身而已,沒關係,很多人都會這樣。」

親職專家楊俐容提醒,害羞的孩子有時是很體貼的人,大人要去看見他個性中的良善和美好,千萬不要因此將他貼上「沒禮貌」的標籤。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才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因此,大人應想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是不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和人對話時是不是能夠直視對方?如果你也不習慣看對方的眼睛講話,把這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三、接電話沒禮貌,或打擾別人講電話

狀況一:如如每次都搶著接電話,但一接起人就跑了,留下電話那頭:「喂喂喂,有人嗎?」如果不讓她接電話,她又哭個不停。

狀況二:爸爸正以電話和同事討論公事,原本已經專心自己玩十幾分鐘的兩兄妹突然狀況不斷。哥哥十萬火急跑來問為什麼今天比較晚洗澡?妹妹想喝果汁卻灑了一地,哥哥還興奮的踩在果汁上

 

可能原因:

電話對小小孩來說是個迷人的新鮮玩意,小孩因為好奇又勤快,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小小孩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適當的回應,其實不容易。

 

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教孩子學禮貌》一書提到,七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成人最好都在場,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當孩子夠大,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有些時候是孩子和電話那頭的長輩不熟,不知道要說什麼。接起電話後記得替他解圍:「他現在忙著畫畫。」也讓長輩不要太難過。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他,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如如很棒,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小孩也會覺得,阿嬤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導,家裡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的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他只好以哭喊、胡鬧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四、用餐禮儀不佳

狀況一:帶孩子參加婚宴,孩子老愛玩中間的轉盤,影響同桌用餐者夾菜。

狀況二:十人一桌的合菜餐,小寶一個人卻獨吃了三支雞腿,水果總是撿最大塊的吃。

 

可能原因:

小小孩很容易受稀有事物的吸引,對他們來說,轉盤或許就像新玩具般有趣。至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拚命拿,有可能是平常在家用餐時,家人都習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優先,以致在公眾用餐場合時,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可以怎麼做:

帶小小孩參加正式用餐場合,尤其孩子特別好動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父母得多發揮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Ivy’s House 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莊建宜分享,大轉盤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個有趣迷人的玩意。父母可試著找出既滿足孩子好奇天性,但也不打擾別人的方式,讓長達兩、三小時的婚宴,對孩子不致成為無聊的折磨。

例如,當尚未上菜,孩子就對轉盤躍躍欲試時,可以在徵得同桌者允許下,幫助孩子練習旋轉的力道,並教導他「有人仍在夾菜時,輪盤就不能轉」。當孩子有能力用緩慢、適當的時機與力道使用轉盤,還可以告訴他「待會要夾菜的時候,我會請你幫忙轉」,交付任務給他,提升他在用餐過程的貢獻與參與感。

至於狀況二,則攸關孩子是否具備「換位思考」能力。莊建宜以幼兒園所的經驗為例,他們會讓孩子在用餐拿菜時,從「一次只拿一瓢」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朋友通常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練習估量,也不會因為飯菜裝得太滿而喪失食慾,從中也培養不浪費、顧慮他人的美德。

對國小學童來說,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也可鼓勵他把學校算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數一數同桌有多少人,算一算每個人可以吃幾個,會比直接斥責他「吃東西要想到別人」更具體。

 

五、愛插嘴、上課愛講話

狀況一:每次我只要和朋友講話,小潔總是插嘴,不是問我們:「你們在說什麼?」就是硬要說件一點都不重要的事:「媽咪,我們家土司只剩一片了。」

狀況二:小明每堂課必跟鄰座同學聊天,每次叫他名字提醒,他都很不高興:「又不是只有我!」

 

可能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為好奇你們交談的內容、因為想到一件事等不及要分享,或者他不說就會忘記。

如果孩子上課時習慣聊天,通常是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沒興趣,或根本跟不上。

 

家長怎麼做: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了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

黃倫芬建議,當孩子插嘴,跟他說:「我知道你很想講,等我們講完就換你。」然後儘快結束你們的話題。如果他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的時間。

如果有多個孩子七嘴八舌,就訂定規則:一人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得到一段時間不被打斷的發言權。當別的孩子說話時,也學會聆聽、等待。

有時候,孩子插嘴是在發出某些訊息。例如在路上不期而遇友人,大人聊了起來,而忽略了孩子,他很可能就以插嘴來表示不滿。

 

老師怎麼做:

黃倫芬分析,許多低年級孩子亟欲分享,還沒學會等待,想到有趣的事就想馬上說。老師這時要提醒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有趣想跟老師說,等老師把這部分講完再請你分享。」或請他將想講的事先寫下來,下課再找老師或同學講。也要讓孩子知道,上課時想要發言都必須舉手。

原則是,老師要安定自己的心,知道孩子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搗蛋,不要責怪孩子。通常提醒兩三次之後,學生會比較理解上課發言的規則。

當然,也有學生因為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成為上課說話的「慣犯」。黃倫芬提醒,儘量不要在上課時斥責學生,尤其當那個學生在同儕間已經因為不守規矩被排擠時。老師可以在下課時找他了解學習狀況,和孩子討論該怎麼辦,也讓他知道:「我知道你想要講話,但說話會影響上課秩序,讓老師很為難,也可能讓同學誤會你。」

如果是注意力比較不足或容易分心的孩子,老師可能要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將孩子的座位往前挪,他比較容易注意到上課內容;請他當小幫手,大約十五分鐘就請他發考卷、擦黑板。

當然,建立全班默契,像是「日立冷氣,靜悄悄」、「一二三、拉嘴巴」,雖然老套,卻還是有用的班級經營方式。

 

六、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罵三字經

狀況:孩子最近說話會出現「變態」、「屁啦」、「機車」等詞彙;鄰居張太太說他們家更慘,聽國中兒子講電話,簡直像電影《艋舺》台詞的翻版。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為,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了解箇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GreenHouse志工、蒙特梭利教師周惠華,曾碰過幼稚園孩子有段時間很愛說「大便」,禁止也沒有用;後來每次孩子這樣說就帶他坐到馬桶上,讓他了解語詞真正的意義。也曾有一段時間,有一群孩子很愛吐口水,家長抱怨連在家中也如此,於是她安排時間讓孩子圍著樹木漱口、並把水噴在樹根旁,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幫助孩子釐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幽默提醒,也是一種因應之道。教育部中央團人權教育諮詢輔導教師陳端峰,曾碰過學生對他說:「老師,你很機車耶!」「那麼是光陽,還是山葉呢?」他用幽默的雙關語方式,提醒學生用語的界線。不當面責罵,並不表示我們覺得那是對的,只是換個方式讓孩子知道。

親職專家楊俐容也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除了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為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為規範。

如教導他們:(1)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罵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也不在別人明白表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3)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線。

 

七、站三七步

狀況:青少年做錯事情被糾正,被叫去時卻以三七步的姿勢,站在大人面前。

 

可能原因:

當孩子知道自己即將被罵,這個站姿往往暗示孩子內心有防衛;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姿勢不良的慣性,根本沒有自覺。

 

可以怎麼做:

面對青少年的各種問題,大人有時得一件一件處理,很難強求一次解決。

黃倫芬舉例,若孩子因生氣說三字經,而你今天想了解的重點是「為何生氣」,當聽到三字經時可以先問:「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點放在聽他在生氣什麼,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在意表達方法。

三七步的問題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大人會因態度不佳而模糊了焦點。如果現在要討論的是這件做錯的事情,就先不要被態度激怒,模糊了焦點。

從身體語言觀察,三七步姿勢的背後,代表的是一種防衛的態度。孩子覺得要被罵,不自覺的會武裝自己。如果大人可以了解,他只是在防衛、保護自己,並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現無禮,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長年輔導中輟、特殊兒的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李崇建,則會用這樣的方式提醒:「站好。這樣站,我會認為你不尊重我。」「謝謝你告訴我你沒有這個意思。不過這樣站通常會被誤會不尊重人,這樣多划不來!」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習慣姿勢而不自覺站出三七步。在高雄餐旅學院擔任國際禮儀講師的李昀曾觀察,與強調挺胸、伸展的國際標準舞相較,流行於青少年的街舞文化,的確有較多駝背、聳肩等基本動作,一旦成為身體習慣,姿勢本身雖沒有不敬的意思,卻可能引起誤解,不妨提醒孩子留意。大人可透過鏡子、錄影等方式,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站立、走路的儀態與形象。

 

八、問話不但不回答,還頂嘴

狀況:小華出門前我問:「有沒有帶外套?」沒聽見回答;我提高音量再說:「要帶外套喔!」「煩不煩啊你!」他大吼,接著大大摔門聲,留下錯愕又傷心的我。

 

可能原因:

當孩子處於青春期,挑戰和頂撞權威(大人),可能是這個發展階段維護自我的正常方式。他依然需要成人的關心,但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獨立。家長怎麼做:楊俐容分析,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只要調整關愛方式,還是可以擺脫「嘮叨」惡名。楊俐容建議父母,常在心中默唸「孩子獨立真可喜」。當孩子嫌你囉唆時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規範孩子時也有一些原則:(1)以行動取代嘮叨。譬如玩電腦的時限到了,他還沒關,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他身旁要求關機,不要隔空喊話嘮叨不停。(2)善用客觀的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他自然會改。

當你已經盡力當個不嘮叨父母,孩子的頂嘴依舊,找個雙方心情的不錯的時間聊聊,畢竟青少年的道德發展已經從「他律」邁向「自律」,他必須知道並且認同,才會願意執行禮貌的行為。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有事情與學生溝通,他卻頂嘴時,先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麼。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現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曾獲教育部正向管教特優的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提醒,有時候學生嗆老師真的會讓人難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回應,就什麼話都別說。有時候他會跟學生說:「我們明天再說。」不回應留下的空間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罵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機的禮節

狀況一:家族聚會時,八年級的諒宇坐在角落,一直埋頭看手機,阿公問話總是簡短回答。媽媽使眼色要他將手機收起來,他假裝沒看見,繼續盯著手機玩遊戲。

狀況二:愈來愈多學生在上課時拿手機錄音錄影,上週學校有一位老師罵學生的影片被張貼上網。即使學生可能沒有錄我,但我還是覺得很不自在。

 

可能原因:

家族聚會時青少年覺得無聊,所以藉著手機打發時間。至於在班上狗仔盛行,李崇建認為,偷拍、錄音等使用手機衍生出來的不當行為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文化的代價」:社會上狗仔盛行,這個情況就會具體而微顯現在學校。

家長怎麼做:

以「禮貌」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會時收起手機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會重新整理,發展出自己的禮貌體系,當他認同了,才會真的去做。

這個時期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對談,同理他的心情。大人們的談話內容對他來說的確很無聊,但他也得考慮到長輩感受。大人應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讓他自在、也不讓旁人難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機改看書,或假裝背英文。

當父母買手機給孩子使用,不妨對於手機使用規則約法三章。但楊俐容提醒,給青少年手機,時間、時段與額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規範的,其他等出了狀況再討論修改。當規則細節太多,好像在防賊,也容易記不住。

 

老師怎麼做:

當偷拍、錄音等事讓老師倍感威脅,學校可以做的是訂定規則,例如:「上課時間手機要關機」。要有心理準備,規則不會百分之百奏效,但多數學生的確需要知道怎麼做,以及違反後的罰則。

偷拍文化源於一種不尊重,老師可以努力的是,在學校內經營起相互尊重的主文化,當一個尊重孩子的大人。

 

十、開黃腔

狀況:實驗課。老師:「請將吸管插進去。」某男同學:「這樣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台上女老師卻漲紅了臉。

 

可能原因:

對國中生來說,「性」是他最關心、好奇的事之一,這使他總將所有的事與性聯想在一起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學生的玩笑是隱諱的,除非已經影響了上課,否則可裝聽不懂不處理。當話語真的讓你不舒服,就直接請學生停止:「這些話讓老師覺得很不舒服。」如果可以輕鬆以對,事情可能會更容易。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分享,「開黃腔」是他任教的學生認為「最不禮貌」的一件事。即使有這樣的認知,學生仍忍不住想講,而且女老師的尷尬反應會讓學生覺得更有趣。

黃倫芬提醒老師,這是青少年的正常反應。當他們開黃腔,不要認為是針對你,才不會覺得難為情。

如果學生說完,全班哈哈大笑後仍能繼續上課,當它是個調劑學習氣氛的插曲,不要太在意。但如果造成全班一直針對此事開玩笑,就要提醒:「大家好像對性很有興趣,你們這個年紀,對性有興趣很正常。

教出好禮貌

 

 

不過現在是化學課,請同學在生活教育課時,好好跟老師請教。」絕對不要因此罵學生,他們只是在不對的課堂上問了不恰當的問題。

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界線」,黃腔絕不要開到老師或同學身上。如曾有老師自我介紹後,詢問是否有其他問題時,同學直接問老師「第一次是幾歲」的隱私。碰到這種情形,老師千萬別動怒,可從性騷擾的法律面角度切入說明,讓他們知道在職場中這樣問會有觸法之虞,也協助學生了解公開場合的問話禮貌。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他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從學習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法。

和一般大學教授不同,他不僅建立理論基礎,更親力親為,以每週參訪兩、三所學校的行動力和紀律,直接進入教室觀課,和學生、老師、校長面對面討論、改進,三十二年如一日,累積了一萬間教室的現場感。

今年六十歲的佐藤學博學多聞,長期關注日本和東亞國家教育,同時擔任日本內閣學術會議人文社會部部長,召集各界精英提出社會政策建言。儘管行程滿檔,他對教育本質和問題的見解總能一針見血。無數老師和校長在他的理念中實踐出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為許多老師的必讀聖經,他的熱情更感動許多教育工作者,願意成為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左右手。以下為專訪摘要。

- - -

Q:你在多年研究中發現,東亞國家中小學生有「從學習逃走」的現象,學力下降是共同的教育危機,現在最嚴重的教育問題為何?

A:日本九○年代開始有「從學習逃走」現象,十年後,東北亞國家也陸續發生,這是因為競爭太過激烈。我們看到學生在家自主的學習時間減少,對學習的欲望也嚴重缺失,我們在各種國際性的學力調查中都看得出來。

這有一個時代背景。西方國家花了兩、三世紀達成的近代化和經濟發展,東亞國家在一個世紀、甚至半世紀內就達到了。東亞國家現代化過程被急速壓縮,所以教育必須非常有效率,於是發展出以考試升學為主的方式。考得愈好、學歷愈高、找到愈好的工作,就能脫離原有社會階層和環境,教育成為孩子往上爬的手段。

二次大戰後的六十五年間,日本、台灣、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經濟發展非常快,日本經濟發展在八○年代達到顛峰,然後進入停滯狀態,其他國家在十年後也達到發展高峰。現在除了中國之外,也幾乎進入停滯狀態。由於學校變成求得高分的地方,父母希望孩子得高分、有好工作、有高收入、進入高的社會階層,或發展得比父母更好。但在經濟高峰之後,其實社會環境改變了,得高分的孩子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做一輩子。但孩子受教育的動機還是為考試,考試又造成教育中的競爭。我小的時候,日本孩子們擁有世界第一高的學習欲望,但現在變成世界最低,台灣、韓國也是如此。

也因此,面對未來,教育的目的應該改變。以前是為考上好學校的競爭教育,現在應該是民主主義的共生教育。我在三十年前提出東亞共通的教育問題,建議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改革教育,但沒有人相信。我認為東亞國家有三個問題非解決不可: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有目的的教育要變成有意義的教育。與其讓孩子為考高分、找好工作去學習,不如讓他知道學習的本質不是為進好學校、賺更多錢,而是學習對自己的人生有何改變、對社會發展有何貢獻。

Q:台灣、日本都有教育改革,希望學生從考試壓力中得到釋放,能夠快樂學習,但為何快樂學習還是不能減輕從學習逃走的現象,反而造成學力下降?

A:一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價值、知識的意義,不是為考試,如果學生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教育不會改變。只減少考試、學習內容,但不教導學習的價值或學習經驗,孩子沒法得到相對的快樂。日本的改革發現,很多老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學習,教育就有了新的發展,對孩子的學習動機的確有幫助。

只減少學習內容、考試壓力還不夠,最根本是要提高教育的品質,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孩子長大後才可以共同參與建立民主社會。這是全世界公立教育的最初目的。

但東亞國家教育的特徵卻是,學校教育為了國家利益服務。學校早期是為宣傳國家利益,提升國家經濟,日本以前也是。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歷民主化,但其他國家到八、九○年代才真正民主化,但教育和民主的連結還是不清楚。要改革教育,我們一定要把教育原來的目的和機能拉回來。教育的目的應該不是服務國家利益,而是幫助每一個公民的自我實現。

Q:「學習共同體」牽涉到思想改變,而非僅技術改變,實踐的核心和精神為何?學校要如何轉移教育典範?

A:我這三十二年來,為推動「學習共同體」,每週參訪兩、三所學校,總共訪過兩千五百所學校,剛開始的一千所學校都失敗了。十五年前在濱之鄉小學實際做出來,當成前導校,證明「學習共同體」是可行的,當時把所有人都嚇壞了,因為他們都不相信這樣的學校可以成功。 簡單來說,「學習共同體」的哲學有三個:

一、公共性哲學: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再只針對孩子,應開放給所有人,學校如果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或老師,是不會成功的。為提高孩子學習質量,全校每位老師(一般是三十位,大校則有五十位老師)至少一年一次要開放自己的教室,讓全校老師、外地老師、社區人士、各種人來參觀,「學習共同體」的教室基本上為任何人敞開,誰要在何時進來都可以。每位老師要選擇品質最好的一堂課、一年一次自己提案,打開教室讓大家去觀摩,不是為了評鑑,而是為了提升教學品質。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人都同樣有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利。通常日本學校把學生分為好/壞學生,成績好/差、有問題、社團表現好的等,好像只有最好、最差的學生才有發言權,可以引起人家注意,其他中間的孩子沒有聲音,就被忘記了。家長也是,聲音大的、較會表達不滿的、錢捐多點的就可以大聲。但「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不是這樣。

三、追求卓越的哲學: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教學水準,永遠都追求完美、最高的教育內容。即使學校整體成績不好,在學區內學力排行很低,但永遠設定最高的教育目標,選擇最好的教科書和教材,從那裡開始挑戰

活動式課程就從這三個哲學出發來設計。課程的核心是小組學習,小一是全體一起學,或兩人一組學習,三年級以上就以四人小組學習,上課都由此四人一起學。我們藉此實驗兩件事:我們希望大家都參與學習、不放棄任何個人;為追求更高學習品質,四人小組互相可以激起更多學習火花。

老師也藉「學習共同體」,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每人一年至少一次開放學習提案,五十人學校一年就有百次的觀課。大家一起進來用共同的高度,不是批評,一起去想如何改善,透過每次看別人來反觀自己,就能發展每人的教學風格,整體才能一直往上提升。這是第二層次的共同體。

第三層次是家長的加入,教室開放家長參與。以前日本中小學一年開放一次參觀日,讓家長到校「看」孩子怎麼上課,但只有看,並沒有參與,通常只有三到五人來,我女兒小時這樣的參觀日只有我一人參加。「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一年開放三到五次學習參觀,家長可以當老師助手,跟老師一起設計課程等,有八成家長、親戚會來參加。

日本教師和家長之間其實互相不信任,相信台灣也有類似情況,為什麼?因為家長認為老師是提供服務的人,自己付錢給老師來服務自己的孩子。但教育不是服務業,教育應該是老師、家長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所以「學習共同體」的大目標是老師、家長一起緊密連結,為孩子的教育服務。

一九九七年第一個前導小學產生,西元兩千年中學開始有前導校,現在有三千多所學校挑戰「學習共同體」。之前的公立學校學力低到不行,五成學生已經不去上課,大家都不看好任何改革。實行「學習共同體」後,孩子開始喜歡學習,問題學生沒有了,中輟率變零,整體學力就自然提高。老師無力感也沒有了,每個人都健康了,都看到自己的價值。

現在全日本有五百所前導校,即使沒有做「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日本八成以上的老師都相信「學習共同體」是能成功的。

Q:如何說服老師打開教室的門?如何改變老師的態度,找到讓老師有願意改變的動力?

A:日本也曾經經過老師以不變應萬變的階段,但老師不願打開教室,教育永遠不會進步。所以,建立教師的支援系統很重要。老師不願打開教室,不一定是自信不夠,而是害怕一打開就要接受評價、評分。「學習共同體」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要評價老師,打開教室是要互相學習,互相形成支持網路,只要老師公開上課給大家看,大家一定先感謝那位老師。唯有學校能夠支持老師,老師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和質量最好的東西。

從日本或亞洲經驗來看,若一個學校只有一位老師要改變,是不會成功的,一定要以學校為主、全方位來改變,才有可能。我從一千所學校失敗經驗中得到最大的教訓是:若只在學校內部改革也不會成功,一定要外部一起改變,包括學校、家長、社區、大學老師、各縣市教育委員會,大家一起來,在這樣的條件支援下,才有機會成功實踐「學習共同體」。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

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

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

 

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Nelsor Mandela)說「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因為只要把孩子教好了,這個國家就無敵了。教育是國家的命脈,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每次內閣改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誰是教育部長。可惜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教育要改革,但是怎麼改,卻沒有定論,十個人有十二個意見,所以教改改了十幾年,學生還在痛苦中。不過這麼多的不同意見中,有一個意見是大家都贊同的,那就是教育應該「因材施教」。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此教材教法應該量身訂造,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孔子在三千年前就指出了這一點,我們在論語中也的確有看到孔子有落實因材施教。

目標對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呢?這本書指出了一個方向:小組學習、協同學習,它告訴你,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了,現在是協同學習時代,校際合作形成生命共同體。其實我們在醫學改革上,也是朝著問題導向的小組學習在走,只是走得很辛苦,因為過去的包袱很重,積習難改。人都害怕未知,不喜歡新的東西,老師已經很習慣舊的教學模式了,大腦只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以上完一天的課,就如一位老師說的:「教了七年的四年級,我閉著眼睛就可以上課。」

但是世界在改變,沒有「以不變應萬變」這回事。不知為何台灣沒有人去挑戰這句話的不合理性:當世界在改變,而你不改時,你會被淘汰,世界往前走遠了,你還留在原地。學如逆水行舟,已經不是比喻,它是現實,只要看韓國就知道了。所以日本已有做過pilot study的新方法,成果很好,學生喜歡上學,我們何不借來參考一下,不成功沒有害(其實學生也不會比現在更痛苦),但是成功了,千萬的孩子就會有笑容了。

我們目前的教育制度一定要改的原因是它不符合人腦的發育,在大腦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每個孩子成熟(開竅)的時間早晚不同,它有基因上的關係,當班上有人已聽懂,有人還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時,協同學習對開竅慢的同學的確有很大幫助,他會比較沒有跟不上的羞辱。此外,我們在同卵雙胞胎做同一件事情的大腦圖片中有看到,雖然他們既是雙胞胎又是同一個父母帶的,但是大腦活化的迴路很不同。因為二人後天的經驗不同,經驗促使神經連接,大腦活化的迴路就不同了。我們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基因不同,後天環境也不同,比起來是很不公平的事,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他就是有在學習,就不該責罵他,因為學習的快慢不是操之在他,而在他的基因上頭。

教育應該是去適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孩子拿來適應教育的制度。我們心疼孩子做白老鼠,但是教育不改又不行,因此,請細讀這本書,想一想,它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周遭嗎?如果日本能,我們為何不能?

(本文作者洪蘭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人擺出權威、一味的謾罵,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緊繃。引導式對話教你運用技巧,提供了溝通的另一種可能。

每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周遭的大人經常不加思索的訓斥說:「不可以那樣!」然而那些刺耳的話,孩子卻一點也聽不進去。「引導式對話」(Coaching)運用有目標的談話技巧,提供了溝通的另一種可能。

 

大石良子是將「引導式對話」運用在日本教育現場的第一人。她在《改變孩子一生的對話力》一書中指出,和孩子對話最重要的是,先接納孩子的想法,引領孩子思考「什麼是事情應有的面貌?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根據這些目標,讓孩子自己思考、選擇和決定「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或行動」。以下內容摘自《改變孩子一生的對話力》,教你運用十六種對話技巧,引領孩子改變自己。

用談的,找出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Step 1 傾聽——仔細聆聽,了解孩子的想法

例:現在心情如何?

Step 2 認同——和孩子站在同一邊,接受他的存在、想法、言行舉止

例:這次比以前都努力喔!

Step 3 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讓孩子知道

例:有時候就是會遇到那種事。

Step 4 複述——重複孩子說的話

例:「做……好累喔。」、「一定很累吧。」

Step 5 區隔——為了釐清事實,用兩種觀點做為區隔

例:那是事實?還是你個人的想法?

Step 6 提問——提出問題,讓孩子去思考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有可能的

例:在什麼情況下,你或許做得到?

Step 7 提供選項——不要用二選一,最好提供三個以上的選項

例:在現在有這三種選項,你可以從中選出自己想做的事。

Step 8 沉默——孩子沉默時,不要催促,靜待孩子再次開口

沉默可用來整理思緒、增進理解。孩子不說話的時候,應該耐心等待,給孩子充分的時間。

例:「沒有關係,你慢慢想,我等你。」

Step 9 鼓勵——用言語表達支持

例:表現得不錯,繼續加油。

Step 10 重新建構——提供新觀點,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例: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場,會怎麼想呢?

Step 11 累積小成功——激發興趣,開發能力

激勵孩子採取行動,累積小的成果,進一步設定新的小目標。

例:今天寫作業只花了平常一半時間呢。

Step 12 定位——相較於目的地,首先確認目前的所在位置

例:已經做到這裡了,再差一點點,目標就快達到了。

Step 13 視覺化——將目標及過程加以視覺化、具體化

例:你想像自己十年後可能成為怎樣的人呢?

Step 14 行動計畫——朝向目標,擬定行動計畫

例:一開始該先做什麼呢?

Step 15 播種——為了半年後、五年後、十年後的將來做準備

例:「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從現在慢慢耕耘,到時就能看出成果。

Step 16 提議——提供新觀點,讓孩子自己選擇

例:先獲得孩子的同意再提供意見,就不至於太過強勢,孩子會比較願意接受。

孩子有問題,親師可以怎麼談?

狀況:孩子愛回嘴、吵架,老師可以怎麼談?

● 有些孩子在學校動不動就和同學吵了起來,經常跟老師回嘴。當他和同學發生爭吵時,老師如果從遠處大聲訓斥,通常不會有效果。這時可以走近他,先聽聽他的說法。「那你想要怎麼做」、「原來只是你的方法跟大家不一樣」,藉由聆聽和認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 運用一對一的對話,敞開孩子的心胸。先讓他知道「老師很想一直站在你這邊」,明白「回嘴給人的感覺很不好」,再感同身受的說:「就是啊,有時候可能還是會忍不住。」最後提議:「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做得到,我們來勾勾手。」有了大人的認同、信任,孩子的行為就會漸漸出現轉變。

狀況:孩子動不動就對人施予暴力,老師可以怎麼談?

● 有些孩子因為自我偏見,無法跟朋友好好相處。例如:跟人稍微擦撞一下,就認定是對方故意的,立即還以暴力。這時可藉由複述、認同等技巧,先聽孩子的意見,問他「怎麼了」,設法拉近距離。

● 接著詢問其他孩子對同件事的看法,重新建構事實,例如:「你們有沒有被別人撞到,或踩到腳?」如果其他孩子答「有啊」,老師可以再問:「那你們為什麼沒有生氣?」藉此呈現出另一種觀點:「玩的時候被踩到也沒辦法,就是因為這樣才好玩。」

● 最後區隔問題,「有人會故意踩別人?還是你自己這樣覺得呢?」讓孩子發現其實這一切都是誤解,進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狀況:孩子愛鬧脾氣,老師可以怎麼談?

● 愛鬧彆扭的孩子其實「很想跟大家一樣」。先讓孩子意識到「和大家一起做事時很開心」,再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情況將大有改善。

● 就算偶爾又生起悶氣,老師只要問他:「這樣鬧彆扭,會有什麼好事發生?」、「你想發脾氣?還是想和大家一起做事?現在該怎麼做才好?」孩子的態度馬上就會軟化。

狀況:孩子缺乏自信,挫折忍受力低,家長可以怎麼談?

● 有些孩子嘗試新事物時,只要稍不順利,就備感挫折,哭個不停。這時可先藉由陪伴,增加安全感,然後教孩子用深呼吸法穩定自己的情緒。

● 找出孩子的長處,把肯定和稱讚當做養分,幫助孩子一步步建立自信。

● 最後重新建構事實,引導孩子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例如,「做不好並不丟臉。只要肯去嘗試,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不去試試看,永遠都做不到。」

狀況:孩子不愛上學,家長可以怎麼談?

● 有些孩子生性膽小,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感到恐懼,經常以身體不舒服為由請假。當孩子說出「好累」或「好可怕」,請先接受他的感覺,跟著重複「真的很累呢」或是「真的好可怕」,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話被聽到、被接受。

●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父母的做法應該剛柔並濟,一方面讓孩子知道父母不會隨便讓他請假,一方面用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告訴孩子每個人對未知的事物都會感到恐懼。一旦選擇不逃避,就能克服恐懼,嘗到其中的樂趣。

● 在生活中,也要多陪孩子面對不擅長或討厭的事,藉著傳授一些小技巧,減少孩子的恐懼。

狀況:孩子有學習障礙,家長可以怎麼談?

● 學習不見成效時,孩子很容易會覺得「自己很笨」。這時候要從相反的角度消除他們害怕某些科目的心理,給予自信。家長可以先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安撫孩子的情緒:「對啊,真的很不甘心,你都已經這麼認真了。」

● 接著和孩子一起從作業簿找出經常發生的錯誤,讓孩子明白:「練習時寫錯的字,考試時當然也會寫錯。只要仔細、小心,一定做得到。」

選對學校

● 一旦克服了一項學習障礙,孩子對於其他科目的學習興趣也會跟著提高,進而漸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 - -

《改變孩子一生的對話力——16種引領孩子走向好行為的對話技巧》

大石良子著∕詹慕如譯∕天下雜誌出版

anne2653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