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2.9
我們上體能課程--平衡板
我想爸爸 媽媽一定還想知道其他體能.感覺統合的 方法
如何幫助寶貝協調性更好
附在照片後面
相關資料請爸爸 媽媽可以參考
在家協助寶貝練習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區「早療研習」資料 邱先富94/4/23
第一部分 講 演
※ 知 覺 統 整 訓 練
壹、知覺—動作論的教學原理
一.意義與重要性:就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個體各項身心特質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且早期
的身心發展是後期的基礎,早期的發展是否健全影響後期的發展狀況。個體之動作與感
官的發展雖然不是童年發展工作的唯一,然而畢竟是最主要的一項發展工作,如果這一
方面的潛能有了缺陷,或其發展過程產生障礙,那將困擾其後個體在語文、推理、認知
等諸方面的學習成就。茲將知覺—動作論的發展過程略述如下:
適應環境(生存與生活)
↑
語文概念學習(認識與運用抽象符號擴張適應功能的重要歷程)
↑
知覺動作學習(語文概念學習的基礎)
↑
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正常發育(知覺—動作發展的根基)
二.二十世紀知覺動作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1.Montessori(1964)以醫學家之修養,認為兒童之動作與感官的發展是認知作用的起源,
特別重視教導兒童由感官收取資訊,建立感覺而至於逐漸形成知覺的認知過程。教材概
要:觸覺、溫度覺、重量覺、味覺、嗅覺、視覺、聽覺等訓練
2.Kephart(1967)知覺(輸入)--動作(輸出)是一體的,他認為抽象的認知作用乃根
源於具體的肌肉動作,亦即「行為發展始自肌肉活動」。
3.Piajet(1967)將兒童發展的第一期定為「感覺—動作期」。
4.Valitt(1968)將「知覺—動作能力」視為基礎學習能力。
5.Frostig(1970)「動作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對任何人來,身體是他最重的所有物,也
是最能直接表達個人情感的東西,這種表達能力的高低,端視兒童具有何種動作經驗而
定。
6.Aryes(1972)「感覺統整論」動作經驗影響兒童各種機能發展。
感覺統整治療,主要是以和腦幹有極密切關聯的觸覺、前庭覺、動覺等感覺刺激的運動,
來提升腦幹的機能,併促進上位皮質的機能,從而促進個體學習的一種過程。
7.小林芳文等著,陳英三等編譯(1988)「動作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動作教育可使兒童毫
無身心『負擔』下,學得很多在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動作』,又可透過各種『動作』的
操作,去獲得將來學習更複雜之事與物的『預備條件』。
貳、kephart 的知覺—動作論
2
一.學習的發展階段:分六個階段,只重視其順序,而未強調其時機。
1.大肌肉動作期:獲得正確的「運動感覺的資訊」
2.動作—知覺期:經動作的收集資訊後,將資訊構成知覺印象。
3.知覺—動作期:由認知訊息來指揮動作,而後以動作驗證之。
知覺與動作的兩個世界若配合不當或未配合,會因資訊各自有別而矛盾,勢將產生知覺
作用的障礙。
4.知覺期:無須動作之全部介入,即可產生知覺印象。如只靠審視而歸類。
5.知覺—概念期:運用知覺辨認作用,由比較異同而產生概念。
6.概念期:將知覺資訊予以類化,經存同去異的抽象作用而產生高層次的知識,用原理原則
等念組成有系統的認知。
二.學習發展階段的教育意義
(一)成就動作基礎
1.姿勢:藉著正確姿勢建立空間的據點,並促進迅速與有效動作。
2.兩側感(自我中心的方位感覺):對自己身體兩側的內在認知。
3.方向感(客觀的方位感覺)及參照點:把內在的兩側辨別作用擴大為空間事物的兩側相對
關係的概念。
4.身體形象(意識):對於身體位、結構及功能的充分認識,是發展任何動作的起點,有了
身體形象為基準,空間的大小及事物占據空間的相對關係位置都可以獲得瞭解。
(二)動作類化作用
1.平衡與姿勢:維持身體的平衡與控制自如的各種姿勢,以認識環境。
2.移動能力:如有缺陷或遲緩,會導玫探索環境與收集資訊的困難。
3.與環境接觸能力:由於接觸動作的類化作用,可產生形狀及形象—背景區分等更高層次概
念的學習。
4.截取與推出物體的能力:如本項動作能力缺陷,則環境探索動作會為之阻滯,終至於智慧
發展遲緩,認知作用失常。
(三)知覺作用的過程
凱伯說:「教學必須以兒童任何學習的整體活動為目標,包括:輸入、統整、輸出、回
饋等過程,任一過程有缺陷,學習將遭遇困難。因此教學宜知覺作用與動作能力並重
且注重統整與回饋」
(四)知覺—動作的配合
1.手—眼協調:動作引導知覺
2.眼—手協調(視、聽—動協調):知覺指揮動作
3.多重刺激之聯合 4.多重刺激之轉換
三.知覺—動作發展的教學活動
(一)知覺—動作訓練
1.平均台:移動身體與維持平衡的動作,前進、後退、側行與轉身等。
2.平衡板:臥、坐、站的前庭刺激,坐與站的動作,玩球或砂包等遊戲。
3.彈簧床:肌肉與平衡控制及身體形象,臥、坐、站的被動與主動彈動,各式彈跳
3
(單腳、雙腳、轉身、膝跳、臀跳等),配合數數跳,配合接球跳等。
4.仰臥動作:頭、手、腳的動作。
5.裝扮模仿:如母鴨走、大象行、兔子跳等。
6.韻律活動:配合音樂節奏的各種步伐及動作。
(二)知覺—動作配合
1.大肌肉動作:走、跑、跳等編入遊戲中
2.小肌肉動作:手指靈巧及手—協調
3.視—動協調(傳接球)與視—動轉換(按規定的視訊坐動作)
4.聽—動協調與轉換(由掌聲、鈴鼓聲、哨聲指揮動作)
5.感覺的統整:聽不同的聲音做不同的動作
(三)眼球運轉訓練:注視、追視、搜尋等
(四)板書訓練:方向感、形狀、長短、角度等概念,用塗鴉、指畫、板書等
(五)形狀知覺訓練:
1.辨認形戕要素:以積木等依不同的形狀要素做配對與分類。
2.由實物到圖形:依特徵及特性操作與分類、命名。
3.認識符號:透過視、觸、聽及動覺,由立體到平面且圖文並現認識符號。
4.辨認形狀缺損:拼圖板、積木造型,紙筆畫等由簡而繁。
5.形狀的整體操作:形、拼圖、大型滾筒、泥塑等
6.形狀之部分的操作:火柴棒拼圖、人體拼圖、木棒或木板建構(布? 納)
7.形狀之單元的操作:插洞板—建造直線、方形、對角線及重疊圖形等。
疊積木—仿疊與憶疊,玩樂,接點成線等。
8.形狀之子形的操作:利用積木構成房子的門戶、窗戶、煙囪等。
9.形象—背景的分化:找隱藏圖形,物堆中找特定物,雜亂之物分類等
參、Valett 分析學習能力的分類
一.基本學習能力的分類
(一)大肌肉動作的發展
1. 滾 2.坐 3.爬 4.走 5.跑 6.擲 7.跳躍 8.跨躍 9.舞 10.認識自己
11.認清身體部位 12.體形的抽象作用13.肌肉的力量 14.一般生理保健。
(二)感覺—運動的統整作用
15.平衡與韻律活動 16.身體—空間的組合作用17.兩側性
18.方向感19.時間感覺20.觸覺辨別21.動作反應的靈活度
(三)知覺—動作技能
22.聽覺敏銳性 23.聽覺收訊能力 24.聽—說聯合作用25.聽覺說憶力 26.聽覺編序力
27.視覺敏銳性 28.視覺的協調與追? 29.視覺形狀辨別力 30.視覺記憶力
31.視覺形象背景區分 32 視—動記憶 33.眼—手協調能力34.視—動的空間—形狀操作
35.視—動的學習速度36.視—動的統整作用
4
(四)語文的能力發展
37.字彙 38.語言表達 39.構音能力 40.寫字技巧41.閱讀理解力 42.寫作 43.拼音
(五)認知的技能
44.數字概念 45.四則運算 46.數學推理 47.常識48.分類能力 49.理解能力
(六)社交的技能
50.獲得人緣的能力 51.預測社交情況的能力52.價值判斷力 53.社交成熟
肆、其他的知覺—動作論者
一.Montessori 的感覺訓練活動教材
觸覺、溫度覺、重量覺、味覺、嗅覺、視覺、聽覺訓練
二.Getman:認知作用的發展程序1.天賦反射動2.一般動作
2. 特殊動作 4.眼球動作 5.語言—動作 6.視覺認知 7.知覺作用 8.認知作用
9.符號化與抽象化的過程 10.智慧發展
三.邱先富:反射—反應→感覺—運動→知覺—動作→心理—行為→智慧
※. 動 作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與 內 涵 邱先富
一、動作教育的重要性
(一)運動是發展的起動器
1. 是誘導發展的重要因素:「成熟」與「體驗」是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其基礎是
「成長」與「適應」
2. 運動發展與認知 情緒及溝通機能都有極密切的關聯(它們之間不是孤立的)
(二)身體運動與前庭刺激可以使腦更靈活
(三)動作教育的必要性
1.促成自發性與幸福感 2.為教育障礙兒童所必需
(四)內涵:1.緒論 2.動作教育診斷 3.階段性指導 4.因材施教 5.運用遊具的動作教育
二、動作教育的目標
(一)動作的學習:身體能力和基本運動能力
(二)透過動作以進行學習:1.身體與周圍環境的探索
2.知覺動作能力與概念化
3.情緒發展—自我觀念與同儕關係。
5
動作教育可提升學習者的各項能力如下:
健康水準,運動屬性,身體意識,創造能力,建立兩側性與方向性,控制身體動作能
統制空間能力,時間、空間因果關係及數的概念,高層次認知機能,統整性機能,
記憶技巧,自我統制機能,社會意識,視覺化與心像化機能,更豐富的情緒世界。
三、動作教育的課題
(一)增進感覺運動技能:達成方法如下
1.動作的質(姿勢、移動、技巧)、量(粗大精細動作)及向性(垂直,水平與旋轉)指導
2.動作屬性的指導—協調、平衡、敏捷、肌力、持久力、柔軟、韻律等
3.展開動作的運動發展流程與目標
第一階段(原始反射支配階段):0—6 個月
反射的成熟與抑制、定頸、翻身及坐位的促進
第二階段(步行前階段) :6—12 個月
平衡反應的發與促進(匍匐與坐位)促進水平(腹爬與手爬)垂直(起身與攀站)運動
第三階段(確立步行階段) :13—18 個月
獨自站立、獨自步行、限制步行及抗重力運動的促進
第四階段(確立粗略運動階段):19—36 個月
促進姿劫與動作的多樣化及初步的統整運動與側面運動
第五階段(調整運動階段):37—48 個月
促進調整力、雙手操作、腳趾運動、優位性運動等
第六階段(知覺—運動階段):49—60 個月
精細動作(對立運動)、聯合運動、創造性運動、課題意識運動的促進
第七階段(複合應用運動階段):61—72 個月
複雜的兩側性運動、創造性運動與多重聯合運動的促進
(二)身體意識的增進
1.內容:(1)身體的意像—身體的感覺和部位的感知
(2)身體的圖式—自由操作身體及對環境的反應,含兩側性與方向性。
(3)身體的概念—對身體機能的認知
2.方法:(1)觸覺刺激的動作
(2)肌肉緊張、鬆弛的動作
(3)肌肉的運動知覺刺激的動作
(4)與平衡有關的動作—動態平衡、? 態平衡與持物平衡
(三)時間、空間、因果關係的促進
1.促進時間概念發展的動作:動作的律動與動作的速度變化
2.促進空間概念發展的動作:大小、長短、距離、方位、結構等
(四)增進各種心理機能
1.內容:(1)知覺(輸入)與運動反應(輸出)的連合
6
(2)來自兩種感覺器官以上的知覺與動作的統合
(3)現在的刺激和以前的體驗的聯合
2.方式:(1)視—動連合:接球、投籃等
(2)視—動轉移:模仿動作、依視覺指示動作
(3)聽—動連合:和著音樂動作、依聲音的高低大小動作
(4)聽—動轉移:依不同的聲音做規定的動作
(5)觸—動連合:攀登、匍匐穿隧道
(6)運動—動覺連合:平衡與身體意識的練習
(7)多重刺激的聯合:身體不同部位接觸不同顏色的圈圈
(8)多重刺激的轉換:依不同的聲音所代表的跳進不同顏色的圈圈
四、動作教育的方法
(一)重視:喜悅與自主性,創造性,成功? 足感及幸福感的獲得,注意力的集中等
(二)原則:持續性,節制的週期性,排除競爭,有效利用環境與器具。
五、動作教育計劃指南
1.充分練習動作的基本形(走、跑、跳躍與滑步等)
2.要有準備活動和緩和運動
3.不偏頗而? 牲某一過程
4.每日之動作教育應加入新的動作,且能反覆練習。
5.每次活動應含移動和不移動的動作
6.經常改變創新學習形能態
7.很多的心智能力都可在動作教育的運動中獲得
8.動作教育中的運動必須是愉快的
7
※ 動 作 教 育 之 因 材 施 教 邱先富
壹、針對各類障礙兒童的動作教育重點
1. 重度及極重度多重障礙:感覺運動的統整 健康與動作的喜悅 身體意識的形成等
2. 腦性麻痺:克服動作的病理現象 擴充動作能力 獲得動作的喜悅等
3. 智能障礙:概念的形成 時間、空間及因果關係意識 激發想像 促進創造性等
4. 自閉症:擴大溝通範圍 增進溝通方法 情境的對應及注意力的集中等
5. 語言障礙:改善呼吸機能 聯合能力及兩側性以提升概念的形成等
6. 情緒障礙:接納的線索 動作的穩定及社會性的發展
7. 病弱兒童:增進呼吸機能 內臟機能及循環機能等的健康
貳、乳幼兒期的動作教育
(一)增進身體意識的動作:1.觸覺刺激 2.水中刺激 3.等張性運動
4.肌肉鬆弛運動 5.知覺刺激的運動-克服障礙物
(二)培育身體圖式的動作:
1. 靜態平衡:單足站立 大球上平衡 造飛機 閉眼或蒙眼站立等
2. 動態平衡:線上步行 走平均台 已遊具所做的遊戲
3. 迴避衝撞的運動: 4.促進兩側性的動作 5.促進方向性的動作
(三)培育身體概念的動作:觸摸並說出身體部位 唱出身體部位名稱 人形塗鴉等
(四)針對「定頸」 坐姿 翻身等機能尚未充分發展的孩子
1.「定頸」:消除錯誤的肌肉張力或反射 誘導抬頭及視覺追蹤 各項頸肌力訓練
(例如大跳床上的彈動;滑板車的滾動等)
2.「坐姿」訓練:傾斜反應 平衡反應 降落傘反應 保護反應等的誘發及肌力訓練
3.「翻身」:利用「翻正反應」或身體的傾斜訓練翻身
(五)針對爬行 站立及步行為發展好的孩子
1. 利用斜形軟墊誘發蠕動 2.由四點支撐到三點支撐 3.由協動到主動爬行
4. 矯正兔跳式的爬行 5.改變方向的爬行 6.利用各種輔具的站立及步行訓練
7.矯正各種錯誤的「步態」
參、二~四歲的動作教育
一 走 跑 跳 投擲及滾翻發展的檢錄
二 培育身體意識的動作教育實例:透過各身體部位配合音樂的動作、促進身體調整力
與身體意識的發展
例如:機器人走路 開動了的飛機 螃蟹走路 爬動的毛蟲 跳躍的兔子 滾動的栗子
8
獨腳稻草人 足尖站立或步行 等
三 培育知覺能力:
1. 眼-手的協調:球類 沙包 投環 保齡球 體育棒 呼拉圈 形板推輪胎等的遊戲
以及精細動作
2. 眼與腳的協調:走平均台 走雲梯 踢球 麻袋遊戲 繩子遊戲 尋腳印遊戲等
3. 眼與手、腳的遊戲:穿越隧道 平均台上運沙包 運球 邊打鼓邊走路 踩高蹺等
四 培育語言的基本能力:
1. 與身體有關之語言的指示
2. 與初期的空間或時間有關的指示:表徵位置關係及相互比較的用語
3. 促進各種聯合能力:視、聽—動的聯合和轉換
五 透過動作以培育語言的基礎:
1. 培育聽取能力:認知身體部位 了解與基本動作有關的語言 了解與位置有因果關係
的語言 了解有關比較的語言
2. 聯合能力:和著聲音走 辨別聲音做動作 看東西做動作 創作性動作等
六 培育表達能力
七 培育空間意識的動作教育:
1. 個人空間的開展 2.共同空間的開展 3.運用遊具已形成空間意識的動作
肆、五~六歲的動作教育
一 創造性的動作指導:各種空間的運用 充分的模仿 激發想像力 領悟別人的動作
動作充分掌握時間的要素等
二 擴展應用性的動作:利用姿勢做表徵的聯想 以身體和球做出空中百態 動作表高度
以動作表示速度 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或行為
9
※如何教學才能師生愉快康嘉梅
壹、前 言
不論就文獻的研究也好或實務經驗的累積,事實上均證明打罵的教育,不但
在學習成效上幫助不大,相反的,會造成孩子情緒上與人格上的發展偏差。
可是時到現今,仍有不少的老師及家長,面對孩子的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時,
有著錯誤的迷思以及潛意識的文化習慣,以致經常到處可看到師長仍然實施
打罵的教育。但不打不罵到底如何教小孩?以下茲就親子溝通技巧、教導內容
與方法、行為輔導策略,以及師長的自我情緒控管等三方面的做法,提供參考。
貳、良好的師生(親子)溝通
1. 互相接納(欣賞優點包容缺點)
2. 了解孩子的起點行為(能力水準、身心特質及經驗基礎)
3. 與孩子隨時保持身、心、靈的結合
4. 要社會性生氣不要情緒性生氣
5. 容許孩子有犯錯的權利(失敗為成功之母;浪子回頭金不換)
6. 各種活動最好做到:師生(親子)同時共同擁有主控權
7. 父母要隨者情境而做不同角色的扮演(指導者、引導者、激勵者、朋友、玩伴
等角色,甚至有時也可讓孩子當老師而自己當學生)
8. 注重情境的設計與氣氛的製造,並能引起學習的需要與動機。
9. 充分給予心理與生理的回饋
10.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永不氣餒,不要隨便嘆氣。
參、指導的內容與方法
1.教材的內容符合孩子的興趣與經驗,難易度適合孩子的能力。也就是從孩子
會的開始教,從舊經驗導入新經驗。
2.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發展孩子的優勢能力,尊重孩子的選擇。
3.對較難的教材或學習較緩慢的孩子,要採「工作分析法」的方式進行。
4.注重興趣原則,所有的學習需要學習者有意願,才能有學習效果。
5.找出孩子的困難,給於適當的協助。
6.注意孩子學前的成熟度與準備度。
10
肆、善用行為輔導策略
1.就孩子的行為問題做「行為功能分析」,以便對症下藥。
2.充分滿足孩子的需求(生理、愛與關懷、歸屬感等)
3.善用增強、制約、消弱等原理,改變不良行為、塑造良好行為。
4.當孩子友好行為時,要實施行為的加強與維持。
5.新行為的建立,注重楷模的學習與習慣的養成。
伍 師長本身的情緒管理
一 改變下列不合理的想法與期待,並建立充分的自信心。
(一)完美主義:1.無論做什麼,都應得到週遭重要人物的喜愛及讚許。
2.相信自己在各方面均具備充分能力,且能事事兼顧。
3.每個問題都應獲得完滿的解決。
(二)絕對論: 4.有些人是徹頭徹尾的壞蛋,應獲得足夠的懲罰。
5.過去的經驗及事件對現在庇祐影響,無法抹殺。
(三)推卸責任:6.逃避困難或責任,比去面對它容易得多。
7.必有一個更強大的人可以依賴和追隨。
(四)杞人憂天:8.有些危險隨時可能發生,所以須時刻提防。
9.我們應該為他人的煩惱及痛苦分憂解惑。
(五)悲觀主義:10.當事情不如意時,簡直是天大的災難。
11.不愉快都是外在環境所造成,個人無法控制。
二 如何釋放受壓抑的情緒:
(一)建立正向、合理的信念
(二)恢復自主性、增強自我肯定
(三)逐漸調整情緒反應的方式
1.緊張的-一遇問題即緊繃起來,形成自我防衛,並易與人對立。
放鬆的-遇到困難問題能提醒自己「輕鬆一下」
2.悲觀的-稍感失敗即消沉低落,覺得大勢已去。
樂觀的-遇到問題能從具體簡易的部分著手,以行動代替擔憂。
3.逃避現實的-不感正視問題,且因害怕問題而誇大問題的複雜度與嚴重性。
面對現實的—以「盡人事,聽天命」自勉,且注意其邏輯關係,負起基本責任。
4.隱忍的—自認問題難以解決,也不像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只好忍氣吞聲。
明朗的—承認自己有沮喪 無力 焦慮即恐懼等消極情緒,讓它透明化得到諒解
(四)以更深廣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並認清自己應負的教育責任。
是暫時的或已形成習慣;是否由於師長本身的好惡所造成;問題的本質是?
(五)多自我充實,研究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
11
三 適當表達「有氣即生」的步驟
1.緩一口氣,冷靜下來 2.不遷怒,指向正確的目標 3.說出生氣的感覺即理由
4.尋找或協調出解決不愉快的方法 5.追蹤問題並自我反省
6.自我勉勵,增進理智即開放的態度 7.開拓無傷害性的情緒宣洩管道
四 使自己更豁達的努力
1.知足惜福 2.慈悲關懷 3.欣賞讚美 4.清靜平和 5.自主積極 6.智慧理性
7.希望樂觀
五 「樂在教育」的秘訣
1.建立師生親子情誼 2.更新教導方法 3.保持熱忱 4.無私的奉獻 5.培養幽默感
六 控制惡劣心情的方法
1.用心思考,盡量將心中消極的想法寫在紙上
2.盡量客觀的評估這些想法,看是否完全正確
七 建議你一些情緒表達的方式
1.克服恐懼:保持鎮靜;和愉快的對象聯想;找出原因;培養自信多與人親近
2.抑制憤怒:消極忍耐;凡事退一步的達觀;轉移注意;練習寬恕即信任
3.避免不正常的忌妒 4.解除煩惱 5.去除自卑感 7.培養愛人即樂觀的情操
八 解除情緒困擾的方法
1.以情化情—以合理而不傷人的方式宣洩情緒
2.以理化情—冷靜面對,客觀分析
3.以物理方法化情—深呼吸 靜坐 運動等
4.與人分享情緒
5.情緒昇華—悲憤化為力量 恥辱變為勇敢 自卑化為努力 失敗化為成功等
6.充實的生活
7.一笑置之
8.找出情緒根源
9.藉助宗教力量
九 邁向快樂之道
1.努力追求自我實現 2.快樂的泉源在自己心中 3.努力學習自愛與愛人
4.由自己決定快樂與否,不受他人影響 5.不要鑽牛角尖 以達觀、樂觀面對問題
12
第二部分 教材教具操作與演練 邱先富
壹、治療球:有反弓伸張(伸肌過強)者,少做仰臥姿勢的動作。
1.名稱:放鬆伸展
姿勢: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雙腳著地或離地均可。
方法:a.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前後左右各方向的被動式輕彈或輕搖。做全身性或局部
性的放鬆後,再做伸展運動以增進其關節活動度。
b.俯臥雙腳著地,主動式前後或左右輕搖,以達放鬆並增進平衡力。
c.仰臥雙腳著地,主動式前後或左右輕搖,以達放鬆伸展並配合雙手往後伸直
d.上下肢各關節依其運動向度作被動式或主動式的動作。
要點:手腳自然伸直(去除緊張和痙攣)。控制力量、角度、扶持的大小。
功能性:放鬆、伸展、平衡、肌力訓練。
2.名稱:平衡調整
姿勢:仰臥/俯臥於治療球上,手腳均離地,捉握雙手/雙腳。
方法:a.前後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
b.雙手的交互屈伸。(靠近時彎曲、推出時伸直)前後移動及直線加速。
c.雙腳的交互屈伸。(同上)
d.抑制異常肌張力的移動彈動。
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
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
g.倒置前庭刺激運動(手不撐地)。
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力彈動,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
要點:a.能放鬆手腳屈伸自如。
b.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功能性:放鬆、平衡、協調、肌力、速度感、調整肌張、 促進力促進保護反應。
3.名稱:坐姿動作
姿勢:坐於治療球上雙腳分開自然垂下,雙手扶於球上或腿上,(剛開始可由指導者握
其雙手或讓其雙手扶指導者的手或身上)。
方法:a.移動治療球。
b.被動式的彈動並移動治療球。提高平衡調整力。
c.教師控制治療球,學生坐於治療球上做主動的彈動或移動重心,增進肌力與平
衡調整力。
d.平衡及保護反應之誘發(突然的移動重心)。
e.用兩手交互拍球。
f.用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
要點:a.保持放鬆做動作(絕不可在肌肉僵直狀態下操作)。
b.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功能性: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4.名稱:平衡與協調
姿勢:仰臥/俯臥。
方法:a.仰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增進平衡與協調能力。
b.俯臥雙腳著地,雙腿屈伸。
c.俯臥雙手著地,能維持身體的平衡後再做雙臂屈伸動作訓練肌力。
13
d.仰臥雙手著地,雙臂屈伸。
e.仰臥/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f.仰臥/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增進關節動度與肌肉自主控制力
g.俯靠治療球,雙手抱起治療球並推出。
h.仰臥墊上,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來起。
i.俯臥身體靠於治療球,做「俯臥撐雙臂屈伸」
要點:a.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視其肌張力而定)。
b.動作由易而難、次數時間由少到多。
c.注意協助(他動-協動-主動)。
功能性:平衡、協調、肌力等。
5.名稱:肌力與動作訓練
姿勢:仰臥/俯臥/站立。
方法:a.俯臥於治療球上做側滾翻。增進平衡力與肌力。
b.仰臥於治療球上,抑制肩上舉訓練抬頭加強頸部屈肌之肌力。
c.仰臥起坐。
d.俯臥撐雙臂屈伸。
e.俯臥於治療球上做「後弓身」或雙腿向後抬舉,訓練背部肌力。
f.仰臥/俯臥抬腿。
g.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增進平衡、肌力及心肺功能。
h.球靠牆,面對或側對球站立,單足舉腿置於球上。
i.坐在治療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要點:a.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
b.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實施。
6.名稱:用球遊戲
方法:a.用治療球壓擠全身各部位,以力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訓練其觸、壓痛覺,並
隨部位的改變而加上口語的提示,增進身體意識能力。
b.推大籠球前進。或撥球後退走。
c.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迴避障礙物推球前進。
d.以拍皮球的方式傳接球。
e.以籃球反彈球的方式傳接球。
f.以排球的方式發球或擊球。
g.足球方式的踢球。
h.兩人一組以身體(也可加雙手協助)頂著球做互推的角力遊戲。於快樂的遊
戲中達成體能要素的提升。
i.兩人一組互拉手並用身夾住球,自由走動或繞圈子。
j.兩人一組以胸腹互頂球側走前進。
k.兩人一組以背部互頂球側走前進。
L.仰臥於墊上,雙腳打開用雙足將球夾起,並作雙腿上下擺動或舉腿過頂。
要點:循序漸進,配合音樂,配合協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
功能性:體能要素的提升,身體意識的培養,興趣與幸福感等。
貳、泡棉滾筒
1.名稱:放鬆伸展及頭部控制
姿勢:仰臥/俯臥軀幹靠在滾筒上。
14
方法:a.直放仰臥/俯臥滾筒上,左右輕搖放鬆身體。
b.橫置仰臥/俯臥滾筒上,左右輕搖放鬆身體。
c.滾筒橫置,仰臥/俯臥,由指導者握其雙腳前後移動做直線加速之前庭刺激,
活動胸腰推。
d.直放仰臥,雙腿分開著地,腰部靠於滾筒尾端,身體後仰活動胸腰椎。
e.滾筒兩個,仰/俯臥胸椎與大腿置於滾筒上,前後移動。
f.滾筒橫置,俯臥胸部靠於滾,抬頭(伸肌)雙手玩遊戲。
g.滾筒橫置,身體俯臥胸腹部靠於滾筒,被動式放鬆伸展其上肢關節後,訓練雙
手支撐及抬頭的能力。
h.滾筒直放,仰臥頭伸出滾筒外,訓練抬頭,增強頸屈肌。
i.矯正下肢髖、膝、踝關節「內旋」的輔具-分腿在直放的滾筒兩邊行走。可防
止下肢關節的內旋。
j.矯正「剪刀足」的輔具-做上半身的動作訓練時,讓其雙腳夾著滾筒。可防止
其雙腳內轉而成剪刀足。
k.仰臥於橫置的滾筒上,以雙腳屈伸的力量推動身體前後移
動伸展軀幹。
要點:先放鬆再做動作。滾筒的高度由低而高。
功能性:脊柱之伸展。
2.名稱:平衡協調
姿勢:坐姿、仰臥、俯臥、滾筒直放、橫置。
方法:a.滾筒直跨坐,教師雙腳抑制雙足的負支持,雙手壓其大腿左右搖動筒,訓練雙
腳的屈伸協調及平衡能力。
b.橫置正坐,雙腳屈伸前後移動。
c.直放俯臥,雙腳分開著地,左右移動。
d.滾筒直放,俯臥雙腳併攏在滾筒上雙手握滾筒,教師壓其雙腿或按住其腰部,
左右搖動滾筒訓練平衡和肌力。
e.滾筒直放,仰臥雙腳分開著地,雙腳交互推滾筒左右移動增進平衡與協調能力。
f.滾筒直放仰臥俯臥,雙腳攏在滾筒上,雙手握滾筒,教師雙手壓住其大腿,將
滾筒左右搖動。增進平衡反應能力及肌力。
g.滾筒橫置仰臥,雙腳伸直著地做雙腿屈伸動作,增進平衡、協調、肌力並可配
合手臂的上舉下放做胸部的擴展運動。
h.橫置站立於滾筒前,單足踏上踏下。
I.滾筒橫置,站立於滾筒前,做單足踏上踏下的動作,並可於單足踏上後做膝蓋
屈伸的動作。訓練平衡、肌力和協調能力。
j.滾筒橫置,PT 分腿正坐,滾筒前面放置治療球,兒童仰臥/俯臥於治療球雙足
踩於滾筒,搖動治療使維持平衡或PT 握其足踝上下移動,矯正其雙腳的異常肌
張力(內外反、內外旋,底屈等,正負支持等)。
k.仰臥於直放的滾筒上,雙腳併攏置於滾筒上,教師一手扶其雙腳搖動滾筒,一
手引導其手隨重心的改變而能很快的撐地反應。
要點:控制-速度、角度、滾筒大小等。
功能性:平衡、柔軟、協調等。
3,名稱:肌力與技巧。
方法:a.直放跨坐,起立-坐下之轉換。
b.橫置正坐,起立-坐下之轉換。
15
c.滾筒直放,仰臥於滾筒上,腰部靠滾筒尾端,壓其雙腿做仰臥起坐。
d.直放仰臥,後弓身。
e.滾筒橫置,俯臥於滾筒上雙手撐地做雙臂屈伸。
f.橫置俯臥雙手撐地,推動滾筒前後移動。
g.雙腳的拍打扣打技巧-正坐、跨坐、仰臥、俯臥等。
h.雙手的拍打扣打技巧-可加趣味性遊具在滾筒上(增進肩固定)。
i.雙手抱滾筒行進。(可加規定路線)
j.雙腳慢慢推動滾筒前進。
k.滾筒橫置當作障礙物訓練跨的能力。
l.滾筒橫置站立於滾筒上訓練跳躍能力。
m.大小滾筒兩個以適當的距離(視兒童的身高而決定)分開橫置,仰臥或俯臥
於滾筒上做前後推進。增進肌力和技巧。
參、平衡刺激板
1.放鬆及平衡反應。
姿勢:仰臥/俯臥,坐姿(前後、左右)
方法:輕、慢搖動。
要點:先放鬆後再加快加大搖動誘發平衡反應。控制力量的大小與速度的快慢。
2.保護反應。
姿勢:同上及「立姿」。
方法:搖動平衡板移動其重心,維持一段時間,促發其雙手的握拉、支撐、及雙腳的支
撐力量。
a.仰臥/俯臥左右移動。
b.坐姿於小平衡板上,由指導者左右動平衡板,訓練平衡反應。
c.以前後方向坐姿於小平衡板上,由指導者前後搖動平衡板,誘發平衡反應。並
可其雙手握住平衡皮前沿,訓練雙手的推拉力量。
d.立姿,被動式的左右搖動,增進平衡能力。
e.坐姿,由指導者視學生能力,以突然的力量搖動,提高其平衡控制力。
f.俯臥於平衡板頭和手伸出板外,雙手撐地做雙臂屈伸。
要點:a.前後左右移動。
b.可利用其排拒學習而欲逃脫時,增加因難度提高肌力及反應。
3.平衡調整
姿勢:臥、坐、立姿。
方法要點:以「他動-協動-主動」的程序,誘發其主動移動重心控制平衡的能力。
a.站立於大的平衡皮上,雙腳分開左右搖動,訓練雙腳隨重心的改變能屈伸
自如。
b.俯臥於大的平衡板上雙手握住板沿左右搖動,訓練雙手握拉及平衡力。
肆、球池:
1.觸覺過敏的消弱。
方法:a.坐姿遊戲及潛入。
b.坐姿遊戲及潛入。
c.仰臥潛入及手腳的自由舞動。
d.俯臥潛入及手腳的自由活動。
16
e.仰臥/俯臥,單人捉握手、腳擺動其身體。
f.仰臥/俯臥,雙人捉握手、腳、前後、左右、上下擺動身體。
要點:採取漸近方法。
2.觸覺遲鈍的改善。
方法:a.各種姿勢潛入後的加壓。
b.站於池邊高台,以身體不同部位下墜碰觸。
c.抱起身體,以突然而較大的力量,使其身體不同部位碰觸。
d.以各種不同的姿勢,用快速而大力的方式式在池中活動。
要點:所用的力量要強且快速,但須斟酌兒童的能力。
3.平衡與協調能力。
方法:a.球池中行走。
b.球池中姿劫之轉換。
c.在球池中採不同姿勢做「模仿」或「規定」動作。
要點:以遊戲提高興趣。
4.培養身體意識。
方法:a.用較舒適的力量並加口語指示,他動使其身體不同部位碰觸。
b.依口語或肢體語言指示的身體部位碰觸及活動。
c.依指示做姿勢轉換。
5.眼-手協調及投擲技巧。
方法要點:a.訓練手的捉握與投擲。
b.按指導者手中所拿不同顏色的球,迅速拿起並依指示投擲。
6.概念認知。
內容:顏色、數量、多少、方向(前後左右內外上下)、分類、配對、形象背景區分等。
要點:由淺入深,由易而難。
伍、滑板車
1.臥姿雙腳雙手推動。
2.臥姿雙手向前滑行。
3.臥姿平面運動與旋轉運動(圓心轉、圓周轉)。
4.坐姿平面運動與旋轉運動(同上)。
5.坐姿雙腳前後左右推動。
6.坐姿斜坡架上滑下。
7.臥姿斜坡上滑下。
8.臥姿斜坡架上滑下,朝向目標滑行。(目標物-由近而遠,由固定到移動、由明顯至不
明顯。)
9.臥姿斜坡架上滑上滑下,滑行中迴避或穿越凝物。
10.坐姿,斜坡上平衡調整(先面朝上再背朝上)。
11.臥姿捉握雙手,斜坡上拉上放下。
a.握法:手臂、手腕、手掌、手指、及手指互勾
b.功能:平衡、肌力、協調、體感輸入等。
12.坐姿,以腰部力量擺動,使滑板車移動。
13.蹲姿平衡-立姿平衡。(他動、協動、主動)
17
教材教具操作與演練 陳香玲
器材名稱:呼拉圈
一、活動名稱---目標投擲
目標-:1.提升手眼協調 2.增進手臂肌力 3.認識顏色及大小
方法-:--1.呼拉圈放於地墊上,讓學生將沙包投擲在呼拉圈內
2.或將呼拉圈立起離地面上適當的高度,讓學生投入呼拉圈中
要領-:--1.距離依能力可自行調整,方式依需要可站立,坐姿等投擲
2.可配合顏色、大小令其投擲
輔具器材---沙包/球
二 活動名稱---傳、接、投呼拉圈遊戲
目標:-1.有規則遊戲培育社會性 2.手眼協調、方向性的培育 3.專注力
方法:1.可圍成圓圈、直線,依前後左右傳遞呼拉圈
2.可在前方放置滾筒,或套入指定的人
三 活動名稱---捕接滾動中的球
目標-:1.提升時間意識 2.培育兒童適時反應能力與判斷力 3.增進手眼協調
方法:將球從呼拉圈滾過能接著
輔具器材:球
四 活動名稱---穿越呼拉圈
目標:1.提升身體兩側性、手腳運動機能 2.增進手眼腳協調
3.提升空間意識 4.認識大小概念 5.增進身體意識
方法-:1.直立呼拉圈爬行穿越 2.可依大小爬行穿越
五 活動名稱---跳躍的兔子
目標-:1.培養身體兩側性的發展 2.調整粗大運動能力
3.培養時間、空間概念與動態平衡能力 4.增進言眼與腳之協調能力
5.大小與顏色之概念認知
方法-:1.跳箱前置一呼拉圈,協助學生由跳箱上跳至呼拉圈內
2.將呼啦圈排成一直線,讓學生雙腳並跳
3.將呼拉圈錯排開,令學生斜方跳
4.墊上放置大小不同顏色之呼拉圈,學生依指示並腿跳入
六 獨腳稻草人(單腳站立)
目標:1.促進兩側性之發展 2.提升靜態平衡能力
方法:-教師協助學生單腳站於呼啦圈中,雙手側平舉,維持平衡
七 單腳跳躍
目標-:1.增進眼與腳之協調能力 2.培養移動能力及敏捷性
3.提升動態平衡能力 4.大小與顏色之概念認知
方法:1.教師協助學生單腳跳入呼拉圈中
18
2.但上放置不同大小顏色之呼拉圈,學生依指示單腳跳入
八 房子遊戲(單腳、雙腳跳躍)
目標-:1.增進眼與腳之協調能力 2.調整粗大運動能力
3.培養時間、空間概念與動態平衡能力4.培養數量之概念
方法-:.將呼拉圈依單、雙交替排列,讓學生依序以並腿或分腿交替跳躍
九、活動名稱---滾呼拉圈
目標:1.空間意識 2.距離與位置關係 3.視動協調 4.兩側性
5.顏色配對 6.身體意識
方法-:1.在五公尺外滾來呼拉圈,學生躲避之
2.令學生拿起與指導者所持同一顏色、大小之呼拉圈向對方滾動交換
要領-:1.滾動者可由學生輪流擔任
2.指導者可朝學生身體各部份滾動增加身體意識及空間方位感覺能力
十 活動名稱---搖動呼拉圈
目標-:1.左右區別 2.兩側性 3.協調性 4.柔軟度
方法-:1.以身體各部位搖動呼拉圈(右手腕、左手腕、右足腕、左足腕、頸、腰、)
並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
2.雙手拿著呼拉圈,進行雙角屈伸身體前彎或放置身體各個方位做柔軟操
要領-:1.套在身上搖或套進手足,以培養協調動作與肌力
2.以喊口令的方式培養數的概念
十一 活動名稱---拋接呼拉圈
目標:-空間意識 距離與位置關係 視動協調 敏捷性 序列感
方法-:1.自行將呼拉圈拋起然後然後接住
2.兩人相對彼此拋接呼拉圈加入「數1 答9」訓練
3.學生將呼拉圈向前滾動,待其順利滾出後,再讓學生隨後追捕滾出的呼拉圈
要領-:--會拋接動作
十二 活動名稱---連結呼拉圈
目標-:增進雙手抓握能力,培養社會性
方法-:1.將學生連結在兩呼拉圈之間,似扣環狀的連結成火車
2.學生兩人與指導者雙手握呼拉圈拔河
要領-:學生全體參與遊戲培養社會性
十三 活動名稱---呼拉圈中跨跳/跳躍
目標:-手腕靈活度 跳躍能力 身體意識 空間意識 培養數量概念
方法-:1.讓學生單腳跨跳入呼拉圈後,雙手握住呼拉圈一端,由前往後繞過頭部到達
腳下方.單腳跨跳入呼拉圈,重複此動作
2.讓學生雙腳並跳入呼拉圈中,雙手握住呼拉圈一端,由前往後繞過頭部到達
腳下方.單腳跨跳入呼拉圈,重複此動作
要領-:協助學生雙手握住呼拉圈一端由前往後繞過頭部到達腳下方
19
博正兒童發展中心教材教具使用說明
器材名稱 : 手足印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 動 方 法
1.顏色配對 顏色認知概念
手眼協調
1.拿和目標物同色的”手”重疊上去.
2.拿和目標物同色的”腳”重疊上去.
3.拿黃色和綠色的”手”,依序排好,要孩子仿排/自排
4.拿黃色和綠色的”腳”,依序排好,要孩子仿排/自排
5.拿黃色和綠色的”手”和”腳”,依序排好,要孩子仿排
/自排
2.左邊右邊 空間概念
身體意識
手眼協調
1.讓孩子認識”手”的左邊和右邊,倒著拿給他,他也能轉
過來.
2.讓孩子認識”腳”的左邊和右邊,倒著拿給他,他也能轉
過來.
3.動動口 二側性
反應
注意力
顏色概念
1.把手和腳的手足印放在老師背後,快速的拿出來在孩子
面前閃示而過,要孩子回答是”手”還是”腳”
2.隨著孩子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題目,由手&腳→左手&右
手→左手黃色&右手綠色→左手綠色&右腳黃色
4.向前走 注意力,
二側性
反應.手眼協調
身體意識
顏色概念
1.依所排的手印前進.
(1)將手印交錯排成二排,二排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孩子
的手放在手印上,依序前進.
(2)將手印交錯排成二排,二排之間的距離慢慢加寬,讓
孩子的手放在手印上,依序前進.
(3)用各種不同顏色的手印排出,讓孩子邊走邊唸出顏
色.和左手右手
2. 依所排的腳印前進.
(1)將腳印交錯排成二排,二排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孩子
的腳放在腳印上,依序前進.
(2)將腳印交錯排成二排,二排之間的距離慢慢加寬,讓
孩子的腳放在腳印上,依序前進.
(3)用各種不同顏色的腳印排出,讓孩子邊走邊唸出顏
色.和左腳右腳
5.停停走走 注意力,
二側性
手眼協調
顏色概念
1.用左右腳各兩個足印交錯排成二排,走一步將後面的足
印拿到前面放好.走右腳時,由右側向後拿足印,並翻過來
放在前面的左腳位置.走左腳時,由左側向後拿足印,並翻
過來放在前面的右腳位置.依此類推.
6.聽口令行
進
二側性
認知概念
1.聽口令,左手右腳,右手左腳之口令行進.
2.自行口述左手右腳,右手左腳之口令行進.
20
7.進行曲 二側性
節奏感
1.配合歌曲『兩隻老虎』的兒歌前進
8.聽口令 認知概念
身體意識
1.將足印排成口型,再將手印散放在口型內,聽老師指
令,ex:右手放在綠色,左手放在黃色,右腳藍色,左腳綠色
---etc.
9.拍拍手 顏色概念
身體意識
1.讓學生拿各種顏色的手印,然後由老師指定紅色小手和
綠色小手拍拍.依此類推.
10.小標兵 聽口令,身體意
識
1.用足印放在各種過程性遊戲的起始點,讓學生站在上面,
做預備動作.
21
博正兒童發展中心教材教具使用說明
器材名稱:鞦韆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方法
搖呀搖
平衡
注意力
1.幼兒能抬腿跨坐
2.能抓握繩索不掉落
3.能俯? 在鞦韆上手撐地板做前後爬行的動作
4.懷抱幼兒坐在鞦韆上搖動(前後、左右、轉圈)
5.坐姿自己搖盪時,幼兒能做雙腿屈伸的動作
正中目標
平衡
注意力
前庭刺激
手眼協調
時間空間概念
6.跨坐鞦韆邊盪邊投套環
7.正坐鞦韆邊盪邊投套環
8.讓幼兒獨自抓住兩側吊繩搖動,老師協助做前後、左右、畫圈搖盪
9.坐姿,前後搖動過程中幼兒將腳伸直踢
倒前方目標物(斜形墊、滾筒)
10.老師與幼兒同坐於鞦韆上,手協助幼兒由鞦韆上跳下
11.坐姿,讓幼兒自己鞦韆上跳下
12..坐姿由鞦韆上跳下至呼拉圈
晃呀晃
平衡
注意力
躲閃車輛
1.能側立和正立於鞦韆上不掉落(手扶鞦韆,鞦韆不搖動)
2.立姿抓住兩側吊繩做屈膝的動作(鞦韆不搖動)
3. 立姿讓幼兒自己由鞦韆上跳下來(鞦韆不搖動)
4. 立姿由鞦韆上跳下至呼拉圈(鞦韆不搖動)
5. 側立和正立於擺盪鞦韆上不掉落
6.幼兒能聽口令自己做膝蓋屈伸前後搖動鞦韆
7.幼兒與老師站於前後擺動鞦韆兩側傳接球
8.幼兒能穿過同時擺動的鞦韆和四角板而不被撞到
22
器材名稱:四角板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方法
搖搖晃晃
平衡
前庭
抓握能力
1. 俯臥在斜行墊上搖動(前後、左右、旋轉)做抬頭的動作
2. 仰臥搖動(前後、左右)及旋轉
3. 讓幼兒獨自抓住兩側吊繩搖動(前後、左右、旋轉)俯臥搖盪
4.懷抱幼兒坐姿搖動(前後、左右、旋轉)
5.幼兒能獨自坐在放有輪胎的四角板上搖動(前後、左右、旋轉)
6.幼兒手扶對角繩索,進行搖動(前後、左右、旋轉)
7. 立姿搖動(前後、左右、旋轉)
坐船投物
平衡
注意力
兩側性
手眼協調
時間空間概
念
1.坐在四角板上投套環
2.幼兒坐於四角板上做前後搖動,前進過程中將球投入籃中
1.幼兒俯臥於四角板上做前後搖動
2.從老師手巾拿取套環做套環活動
3.幼兒從四角板左右兩旁拿取套環進行套環活動
全壘打 平衡
注意力
手眼協調
1.採坐姿,前後搖動,讓幼兒用手或腳擊倒目標物(斜型墊、滾筒)
2.採坐姿,前後搖動,手握棒子推倒前方滾筒
3.坐在四角板上做丟沙包,能將沙包投入定點
傳接球 平衡
注意力
手眼協調
1.採坐姿,前後搖動,幼兒與老師進行傳接球活動
2.採站姿,前後搖動,幼兒與老師進行傳接球活動
23
第三部分 個案研討與教學
個案一:外星人(父母的感慨稱呼,意為完全無法溝通),女生、國小一年級
障礙情形:多障重度(自閉症+聽障80 分倍以上)
主要問題:無法溝通與互動,接觸兩次均無法評估,懷疑視覺無法對準目標物
因應策略:1.不輕言放棄
2.運用「在最少刺激的情境上課」的原則,找到空無一物的房間,裡面只放其有興
趣的治療球和滾筒(母親告知此兩項已有興趣做),老師帶的玩具需用素色裝好
只拿出必要的一項
3.應用「教學須從學生會的及有興趣的開始」的原則
教學過程:1.陪她玩球與滾筒,並協助其完成動作,促進互動
2.關電燈以手電筒閃爍及移動 發現其可專注並會移視 然後靠牆壁放置例體卡通
月曆,以手電筒光線誘導其追視
3.以玩具車引起動機並教她握拿和推動;協助其對牆滾接球
4.請母親進入在其背後協助推接球,並觀看其眼睛會否跟隨目標移動
5.老師退出遊母親繼續進行教學,可達成專注及互動
個案二:驚嚇的小白兔(排斥與人接觸常獨自一人躲在矮桌底下玩塑膠紙)
女生 四歲半
障礙情形:1.重度自閉症
2.嚴重「觸覺過敏」從來不讓爸爸抱母親也只能抱起數秒鐘,生人更是無法
接近,一碰觸就開始大哭一枯常會延續一小時
3.重力不安全症(坐著能搖? 但腳一離地就會害怕)
4.眼神表情長時表現緊張害怕,且有眼睛患有嚴重斜視
5.雙足行走時嚴重內八足
6.嚴重偏食,每餐只願意吃白飯配白煮蛋(觸覺過敏的擴散作用)
因應措施:1.把握「教學須從學生興趣開始」
2.觀察坐在椅子上身體會前後搖晃當有音樂時會配合節奏搖晃更勵害
得知她的興趣有二:喜歡前庭刺激和音樂
教學重點:1.用音樂和唐老鴨鞦韆做增強與制約交互運用,擴展其活動興趣
2.利用「1.2.3.4.5.2 的口訣」給予「延宕訓練」
3.運用「球池」採取「逐減敏感法」治療其觸覺過敏
4.利用矮牆腳症足踝關節的內轉
5.教學每週兩次每次一小時 期間十個月
輔導結果:1.願意且會主動玩數種樂器及遊戲區的各種遊具
2.「觸覺」趨近正常可跟老師及同儕互動 會依慰在父親懷裡
3.飲食可正常化
24
※個案教學心得分享康嘉梅
漢漢:90 年11 月底生
評估日期:93 年2 月20 日 開始上課日期:93 年4 月13 日
上課時數:每星期二、五 每次一小時
評估狀況:
弱勢:動態學習弱
(一)刺激之接收與動作反應較慢、動作遲緩無力
(二)運用障礙、肌肉力量控制與協調較差且無力、平衡差移動不安全
(三)固著性強、學習不易改變、適應環境能力較低
(四)時空概念及因果關係弱
(五)左腦較強、右腦較弱、解決問題較差、依賴性較強
(六)不會與同儕互動
優勢:靜態學習強
(一)精細動作手指協調性佳
(二)數字概念強----數與量、序列、構圖均優
主要問題:
(一)對環境適應力差、膽小、依戀情節重,完全無法接受指令。
(二)自信心弱、刺激來時哭泣逃避不敢嘗試,對大肌肉活動很排斥。
(三)身體意識弱,肌肉力量大小的控制及協調性差,不會傳接球。
(四)慢調快
輔導策略:
快樂輕鬆安全情境之下進行
(一)順勢引導教學---雙向互動師生互有主控權
(二)優點啟發教學---作孩子 的太陽及點睛師
(三)鼓勵、讚美、支持---減少依賴、增加信心
(四)培養自信心與豪氣---大聲喊出「成功」、「我最棒」可改變臉部表情及神韻
(五)角色扮演---打破習慣增進抽象性思考
(六)動、靜交替教學---能讓情境穩定、改善集中注意力
(七)追概究底教學---告知為什麼在工作中所應知注意事項及學習重點。能力有
了後,對自己的影響與幫助
(八)延緩報償---化依賴為無形,建立終生的好習慣,先苦後樂,先完成後享受
輔導步驟:
(一)順勢引導找出個案喜歡有興趣能力所及的教具、器材與增強物
(二)告知場面結構建立,應遵守之規範
(三)準備增強物:葡萄乾、餅乾、音樂
(四)建立關係從靜態工作開始,例:串珠、插洞板、拼圖等引起興趣與信心
(五)動態學習:靜態接受後,做前庭刺激:秋千、四角板、跳床
(六)觸覺減敏:多與個案身體接觸,例:120cm 治療球搔癢、球池
25
指導重點:
(一)動作與態度口氣需輕、柔、慢
(二)能配合時立即鼓勵增強
(三)老師一定要會唱歌動作配合節奏(唱英文字母歌)
輔導結果:
(一)目前已能聽指令,可獨立完成所有學習之工作項目
(二)九十三年評估之弱勢不足之處,均已達到改善,並有一些超標
(三)情緒社會性,變主動積極,面帶自信獨立完成,並會表達「成功」「我很棒」
(四)以會與同儕一起玩遊戲,不依賴父母或老師
(五)粗大動作---跳躍、蹲、翻、爬、躦、滾、拋、接、投、擲、跳床、滑板車、
溜滑梯、手足印、跑步機,均能達成
(六)在平衡能力,攀爬、蹲、由高處往下跳、秋千、跳床、四角板、平衡木、
腳踏車、滾筒上站立前進,均能達成
(七)精細動作---手眼協調:串、拉、抓、握、雙手輪替接放、夾(衣夾、夾彈
珠、夾豆子⋯等)可以疊高寬一公分長五公分的六個圓柱體積木
檢討與改進:
(一)提升空間概念、因果關係、記憶力
(二)多重刺激聯合:轉移達五項以上
(三)口語表達能力須再加強:問與答之間
(四)邏輯思考須再訓練
26
※個案教學心得分享 康嘉梅
耀耀:88 年8 月底出生
評估日期:92 年10 月15 日 上課日期:92 年10 月~93 年9 月
上課時數:每星期二、四 每次一小時
評估狀況:
弱勢:
(一)烙印淺而慢、學會立即忘
(二)兩側性、方向性、序列很差
(三)時空因果關係弱
(四)小肌肉指腹力量協調性差
(五)注意力極易分散,無法對視
(六)說話、動作均太快,眼神無法集中注視
(七)主導意願強、不聽指令、情緒不穩
(八)耐心不足、合作性低、愛取笑別人
(九)依賴性強、生活自理弱、偏食
優勢:
(一)想像力強:愛表達、更愛角色扮演
(二)繪畫能力:優、線條流暢、表情喜樂生動
(三)對於恐龍與昆蟲特別喜歡與了解
(四)有冒險的精神、亦有創造力、建構能力
主要問題:
(一)調整情緒與集中注意力
(二)配合度聽指令
(三)身體的運用控制與協調
(四)空間概念:兩側性、方向性與序列感弱
(五)好動、不穩定、眼神無法集中注視
輔導策略:快樂輕鬆安全情境之下進行
(九)順勢引導教學---雙向互動師生互有主控權
(十)優點啟發教學---作孩子 的太陽及點睛師
(十一)鼓勵、讚美、支持---減少依賴、增加信心
(十二)培養自信心與豪氣-大聲喊出「成功」、「我最棒」可改變臉部表情及神韻
(十一) 角色扮演---打破習慣增進抽象性思考
(十二) 動、靜交替教學---能讓情境穩定、改善集中注意力
(十三) 追根究底教學---告知為什麼在工作中所應知注意事項及學習重點。
能力有了後,對自己的影響與幫助
(十四) 延緩報償---化依賴為無形,建立終生的好習慣,先苦後樂,
輔導步驟:
(七)順勢引導找出個案喜歡有興趣能力所及的教具、器材與增強物
27
(八)告知場面結構建立,應遵守之規範
(九)先從動態粗大動作開始教
(十)再從靜態操作
(十一) 觸覺減敏
(十二) 用故事引導進入學習
(十三) 假扮遊戲
指導重點:
(一)活動時間掌控要短
(二)抓眼神(注視力)
(三)教學器材需多樣性
(四)互相共同擁有主控權
(五)利用角色扮演:恐龍或動物、昆蟲、小BABY
(六)遊戲過程中:速度要慢,練習穩定確實,練習次數可少
(七)做確實後再加量訓練持久力
(八)增強物:巧克力、恐龍、圖畫紙、蠟筆、設計城堡(利用大型器材)
輔導結果:
(一)能依指令獨力連續完成十項工作
(二)自已亦能規劃設計連續十項活動,並訂有規則標準、條件方法非常有創意
(三)能與同儕一起遊戲並能等待及鼓勵慢的同學一起完成活動
(四)喜歡的記憶力超強,所看的、所經歷過、所聽到的,均能詳細陳訴清楚
(五)情緒穩定:喜樂、配合度高、注意力集中度持久
(六)挫折容忍度高,面對困難及做不好時能欣然接受,歸零從來能再次練習練
習,直到達成為止
檢討與改進:
需加強
(一)眼神的集中注視、時間再加長
(二)減慢說話的速度
(三)小肌肉的協調:手指手腕的運用
(四)增進生活自理的能力:穿、脫、扣、解的能力